秦始皇焚书坑儒,烧了很多书,唯独这本儒家经典他不敢烧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例如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等,这些举措,在历史上的评价挺高的,唯独有一样被人们所诟病,那就是焚书坑儒。可是你知道吗?秦始皇焚书坑儒,烧了很多书,唯独这本儒家经典,他不敢烧。

这本书,在古代被认为是群经之首,古往今来,研究它的人无数,它就是《易经》。

金庸武侠的降龙十八掌,每一掌,都是取名于易经的。

时至今日,外界对《易经》的评价不一,大多数人把它当成一本算卦的书,在《辞海》中曾这样解释周易:“在宗教迷信的外衣之下,保存了古代人的某些朴素辩证法的观点”,在1999年,《辞海》不知为何,删除了这段解释。

其实早在战国时期,荀子就告诉人们,这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算卦之书,他在《大略篇》中点明了“善为易者不卦”。

从古至今,有很多大家,都曾反对过占卜这种迷信活动。例如韩非子就在其《饰邪》中骂道:”愚莫大焉“,王充在《论衡》中批判道:”枯骨死草,何知而凶?

其实主要是看你从什么角度去读易经。在《四库全书》中,就将有关《易经》的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解读易经的,归入经部之首,第二类是用易经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归为子部儒家类,第三类是用易理来推测凶吉的,归入子部术数类。

易经源于八卦,伏羲作八卦,每卦只有三爻,周文王推演八卦,将每个不同的三爻,两两叠加,成为六十四卦,周文王用每一卦,每一爻,去解释世间万物。

易经源于八卦,看看八卦的初衷是什么?

在《易传》中这样描述:“......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简单的翻译下,就是:于是伏羲创造了八卦,为了使用来表示自然界(神明)的根本规律,并根据万事万物的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按照现在最普遍的说法,则是:建立一个能够解释宇宙世界的统一理论和模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