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张说之《幽州新岁作》

(0)

相关推荐

  • 《隋唐系列》玄宗大治十九:唐军屡败吐蕃与张嘉贞病故

    开元十七年即公元729年春二月初七(丁卯),巂州都督张守素攻破西南蛮人,攻拔昆明和盐城,杀死和俘获了一万人. 正月初九(庚子),唐玄宗重新任命特进张说为尚书左丞相:任命同州刺史陆象先为太子少保. 三月 ...

  • 姚崇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 姚崇初以挽郎入仕,迁兵部郎中.万岁通天元年( ...

  • 江东劲旅——北府兵的兴起与衰亡 白给了谁背锅

    一 北府兵的组建 北府兵是一支主要由北方流民组成的军队.五胡乱华之后,北方许多人民不堪压迫,纷纷南下,即所谓"衣冠南渡",魏晋时期,京口实则仍是贫瘠荒凉之处,但有长江作为有效屏障, ...

  • 【崔氏名人】崔日用传(《新唐书》、《旧唐书》)

    崔日用传                  (白话<新唐书>) 崔日用,是滑州灵昌人,参加科试考中进士,任芮城尉.大足元年(701),武后临幸长安,路过陕州,陕州刺史宗楚客将供应膳食之事交 ...

  • 唐诗解读——张说之《还至端州驿前与高六别处》

    旧馆分江口,凄然望落晖. 相逢传旅食,临别换征衣. 昔记山川是,今伤人代非. 往来皆此路,生死不同归. 解读: 705年,张说被赦归,而与他同时期被贬钦州的高戬(即高六)却与世长辞,作者早年与高六在旧 ...

  • 唐诗解读——张说之《蜀道后期》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 客心:指旅居他乡游子的情思. 解读: 张说曾在任校书郞一职,期间曾两度出使蜀地,写下不少诗篇.这些诗歌大多流露出诗人旅居外地的思乡情结.这首& ...

  • 唐诗解读——张说之《幽州夜歌》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 幽州:古州名.辖今北京.河北一带,治所在蓟县. 高堂宴:在高大的厅堂举办宴会. 迟暮心:因 ...

  • 唐诗解读——张说之《南中别蒋五岑向青州》

    老亲依北海,贱子弃南荒. 有泪皆成血,无声不断肠. 此中逢故友,彼地送还乡. 愿作枫叶林,随君度洛阳. 解读: 703年,张说因替宰相魏元忠辩白而得罪武则天的宠臣张氏兄弟,而从凤阁舍人的位置流放到岭南 ...

  • 唐诗解读——张说之《深渡驿》

    旅宿青山夜,荒庭白露秋. 洞庭悬月影,高枕听江流. 猿响寒岩树,萤飞古驿楼. 他乡对摇落,并觉起离忧. 解读: 驿,原是古时候传递文书.官员往来及运输中途作短暂休息和住宿的场所,也因此成为文人抒发别离 ...

  • 唐诗解读——王维之《送岐州源长史归》

    握手一相送,心悲安可论. 秋风正萧索,客散孟尝门. 故驿通槐里,长亭下槿原. 征西旧旌节,从此向河源. 注: 岐州:唐州名.天宝元年改名扶风郡.治所在今陕西凤翔. 长史:官名.唐制,上.中州各置长史一 ...

  • 唐诗解读——杨师道之《还山宅》

    还山宅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 徙倚:徘徊的样子 浮槎:古代传说中来往于海上与天河之间的 ...

  • 唐诗解读——岑参之《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奏》

    送客飞鸟外,城头楼最高. 樽前遇风雨,窗里动波涛. 谒帝向金殿,随身唯宝刀. 相思灞陵月,只有梦偏劳. 注: 陕州:在今河南陕县. 樽:酒杯. 灞陵:在今陕西西安市东,此处代指长安. 解读: 全诗起语 ...

  • 唐诗解读——刘长卿之《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解读: 既是重送,可知之前就送,的确,诗人曾为裴郎中写过一首五言律诗--<送裴郎中贬吉州>: 乱军交白刃,一骑出黄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