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乎其里求其法(二)
相关推荐
-
谈谈诗的分类
诗歌是一个总的名称,从中国诗歌发展历程来看,诗体经过多次重大演变,目前诗歌形式林林总总.体式各异,各具特点,诗的分类比较繁复.从写作的角度考察,<唐诗三百首>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 ...
-
入乎其里求其法(十二)
(四)万法皆为省,请君自入瓮 松颜客曰:诗有万法,只为省也.或"问而不答".或"颠倒倒装".或"引经据典".或"缩略未竟" ...
-
入乎其里求其法(一)
为<松颜诗话>教学而做 松颜客 诗情千解本由他,误品先缘识字差. 心想其人如啖蔗,身临其世甚烹茶. 入乎其里求其法,出得其中吟趣斜. 意逆由君无不可,环肥燕瘦比三家. "当名辨物 ...
-
入乎其里求其法(三)
二.无韵不成诗(说押韵) 诗歌生于韵,凡不押韵者,愚见均不为诗,纵翻译而来的外国诗歌亦然.今有不押韵之所谓现代诗,非诗也.何故?试问千百年来,诗之别体纷出,"藏头诗"." ...
-
入乎其里求其法(四)
2.押韵的意义与作用 (1)保证诗的特征:用声音的范围保证句式的呼应和相对整齐:用音义的联系加强句子的联系而构建有趣. 自<诗经>的重章叠句,我们可以看出,从口头创作开始,古人主要就是靠 ...
-
入乎其里求其法(五)
(3)和诗(依韵.用韵.步韵)简说 关于依韵.用韵和次韵(步韵),前人解释颇多,略选如下: 其一:宋·刘邠<中山诗话>: "唐诗赓和,有次韵:先后无易,有依韵:同在一韵,有用韵: ...
-
入乎其里求其法(六)
(4)押韵之忌简说 关于押韵之忌,古人要求甚严,愚见诸如"撞韵"."犯韵(挤韵.冒韵)"."哑韵"可略.错押韵部之"出韵(落韵)& ...
-
入乎其里求其法(七)
上平七虞 虞愚(自娱)娱(以舞以娱)隅(墙的弯曲边角处,不清)无(无,舞也,不清)芜(草丛生,物无)巫(以舞娱神)于(娱声)衢(为四通八达的道路)癯瞿(忧悼在心,看不真切)氍儒(巫中礼仪者)襦濡须需( ...
-
入乎其里求其法(八)
三.句式章法兼言近体诗之"格" (一)老生常谈之起承转合 1.起承转合 元·范德玑<诗格>: "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q ...
-
入乎其里求其法(九)
二.结合<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看词之起承转合 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转: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合;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