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艺花蹊】 词牌:破阵子

一、词牌故事

破阵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出自《秦王破阵乐》,后用作词调名。陈旸《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

秦王,即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生于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先后受封为秦国公、秦王,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秦王破阵乐》,乃是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军人为欢庆胜利,采用军中旧曲填唱新词,载歌载舞,遂成“秦王破阵” 武舞曲。

刘武周(?—620年),祖籍河北景县,后迁居马邑(今山西朔州)。生于豪富之家。年轻时骁勇善射 ,喜结交豪侠,后投奔隋太仆杨义臣。大业八年至十年(612至614年),隋炀帝杨广三次进攻高丽,刘武周应募东征,因军功被提拔为建节校尉。东征师还,刘武周返归马邑,担任鹰扬府校尉。大业十三年,刘武周杀马邑太守王仁恭,起兵依据突厥,被突厥封为“定杨可汗”。刘武周自称皇帝,改元天兴。武德二年(619 年)三月,刘武周在突厥的支持下南侵并州,“入图晋阳,南向以争天下。” 派宋金刚率兵攻陷唐并州、介州、浍州、晋州等地,关中大震,“人情崩骇,莫有固志。”

在此关键时刻,李世民拍案而起,认为:“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富实,京邑所资。若举而弃之,臣窃愤恨。”他主动请缨:“如此盗贼,何足惧之,儿只须精兵三万,年当灭之。”这一席话,把当朝文武惊得目惊口呆。但李渊同意了李世民的意见,尽发关中之军,令李世民统率前往讨伐刘武周。

十一月,正值隆冬季节,李世民率军自龙门渡河,在柏壁扎营,厉兵秣马,坚壁不战,仅令偏师乘间抄掠敌军。经过长达五个月的对垒相持,敌军气势日衰,供应困难,运输线又被唐军切断。武德三年二月,宋金刚被迫后撤,李世民率军尾追,一昼夜行军二百余里,战斗为数十回合。进至高壁岭时,由于长途奔袭,连续作战,士卒饥疲交加。总管刘弘基拉住他的马辔劝他:“糇粮已竭,士卒疲顿,愿且停营,待兵粮咸集而后决战。”但李世民却说:“功者,难成易败;机者,难得易失。金刚走到汾州,众心己沮。我反其未定,当定其势逐之,此破竹之义也。如更迟留,贼必生计,此失机之道。”于是李世民“策马而去,诸军乃进”,最后“直驱金刚,贼众大溃。”

刘武周得知宋金刚大败的消息,连夜便从晋阳逃出,远走突厥。宋金刚逃回晋阳,便接管了大权,重新整顿军队,准备抗击唐军,固守晋阳。但是没人愿意听从他的号令。宋金刚无奈,只好率一百多名亲信也逃向了突厥。李世民率军抵达晋阳城下,刘武周所任命的仆射杨伏念便献城投降了。刘武周和宋金刚到了突厥,被可汗软禁起来。不久,他们想逃回马邑,被突厥追兵腰斩而亡。

战争结束,百姓欢欣鼓舞。歌声、鼓声、音乐声和奔放的歌舞互动,顷刻成了一片人潮涌动的海洋。将士们将旧曲填入新词,为秦王李世民唱赞歌: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

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

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

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

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

七年之后,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又亲自制作《破阵舞图》,派当时精通音乐的大臣起居郎吕才协音律,魏征、虞世南、褚亮、李百药作歌词,对舞蹈进行加工,交错屈伸,首尾回互,往来刺击,以像战阵之形。令吕才依图教乐工120人﹐披甲持戟﹐执纛演习﹐后用马军2000人,引队入场,擂大鼓,声震百里,气壮山河。后来《秦王破阵乐》成为整个唐王朝所保留的传统祭祀节目。

《秦王破阵乐》在当时已名扬四海。据传唐玄奘到印度取经时,拘摩罗王问道:“今印度诸国多有歌颂摩诃至那国《秦王破阵乐》者,闻之久矣,岂大德之乡国耶?”玄奘回答:“然。此歌者,美我君之德也。”拘摩罗王说;“常慕风化,东望已久,山川道阻,无由自致。”

《破阵子》乃是截取舞曲中一段,作为词调名,后来成为词牌。

二、词牌格律

《破阵子》又名《十拍子》、《破阵乐》。正格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中平中仄平(韵)

沙场秋点兵。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中平中仄平(韵)

可怜白发生!

三、词牌声情

《破阵子》调入林钟商,此调为军乐,适合抒发激昂雄壮情绪。

●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此词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不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是以写景来歌颂与礼赞作者心中的祖国;下片以写实的笔法描写出这三千里山河的美丽国家顷刻覆亡,写出国破的惨状与凄情。全词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却饱含了对故国的留恋与亡国的悔恨之意。

● 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词的上片写景,“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下片写人,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往期精彩:

【诗艺花蹊】词牌:水调歌头

【诗艺花蹊】词牌:后庭花

【诗艺花蹊】词牌:一枝春

【诗艺花蹊】词牌:水龙吟

【诗艺花蹊】词牌:谒金门

【诗艺花蹊】 词牌:眉妩

【诗艺花蹊】词牌:采桑子

【诗艺花蹊】词牌:虞美人

【诗艺花蹊】 词牌:阮郎归

【诗艺花蹊】词牌:章台柳

【诗艺花蹊】 词牌:喝火令

【诗艺花蹊】 词牌:何满子

【诗艺花蹊】 词牌:南歌子

【诗艺花蹊】词牌:蝶恋花

【诗艺花蹊】词牌:生查子

【诗艺花蹊】词牌:点绛唇

【诗艺花蹊】词牌:沁园春

【诗艺花蹊】词牌:长相思

【诗艺花蹊】词牌:忆秦娥

【诗艺花蹊】词牌:临江仙

【诗艺花蹊】词牌:浣溪沙

【诗艺花蹊】词牌:卜算子

【诗艺花蹊】词牌:如梦令

【诗艺花蹊】词牌:忆江南

【诗艺花蹊】 词的章法结构

【诗艺花蹊】 词的对仗

【诗艺花蹊】 词的句式

【诗艺花蹊 】词的用韵

【诗艺花蹊】 词的基本概念(二)

【诗艺花蹊】 词的基本概念(一)

【诗评万象】编辑部

策划:梅关雪 盖涵生 吴明楷

编辑:梅关雪 盖涵生 一夜北风寒 木矣 寒砚 林小西 王军

投稿邮箱:spwx6868@163.com

(0)

相关推荐

  • |隋亡唐兴七十年|卷一|第二章6.几个末路英雄的结局

    |作者:蔡磊| 卷一 开皇.武德初年纪事 |第二章·晋王秦王:两家皇王的崛起 几个末路英雄的结局 忘了是谁说的了,在争权夺利的官场政坛,从来就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有的只是永恒的利益. 如 ...

  • 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唐太宗时常前往怀旧. 第一位:赵国 ...

  • 【诗艺花蹊】 词牌:千秋岁

    一.词牌故事 唐教坊曲有<千秋乐>,<千秋岁>调用旧曲另创新声.据<旧唐书·玄宗本纪>载:开元十七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诞日,宴百僚于花萼楼下.百僚表请以每 ...

  • 【诗艺花蹊】词牌:一斛珠

    一.词牌故事 <一斛珠>,原唐教坊曲名,源于唐玄宗梅妃的故事. 据宋代<梅妃传>记载,江采苹为福建莆田人,才貌兼备.她的父亲是个医生,对女儿期望很高,以<诗经>中的 ...

  • 【诗艺花蹊】 词牌:西江月

    一.词牌故事 <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李白(701年-762年),字 ...

  • 【诗艺花蹊】词牌:满庭芳

    一.词牌故事 <满庭芳>的来源,一说出自柳宗元诗:"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现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

  • 【诗艺花蹊】 词牌:忆王孙

    一.词牌故事 王孙一般泛指贵族子孙,到了后来也用来尊称一般的青年男子了,后代诗人多用"王孙"."芳草"作为感景怀人之词.<忆王孙>的词牌名,源自唐代 ...

  • 【诗艺花蹊】 词牌:解语花

    一.词牌故事 据清徐釚<词苑丛谈>云:<解语花>"调名取自唐天宝遗事,即唐明皇称杨贵妃语".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悲痛 ...

  • 【诗艺花蹊】 词牌:多丽

    一.词牌故事 词牌中<多丽>,一说源自杜甫的<丽人行>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

  • 【诗艺花蹊】 词牌:杜韦娘

    一.词牌故事 词牌<杜韦娘>原为唐教坊曲名.据唐末孟棨<本事诗>载:刘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司空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 ...

  • 【诗艺花蹊】 词牌:调笑令

    一.词牌故事 <调笑令>,系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白居易在<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中云:"打嫌<调笑>易,饮讶<卷波>迟."并自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