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艺花蹊】 词牌:调笑令

一、词牌故事

《调笑令》,系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白居易在《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中云:“打嫌《调笑》易,饮讶《卷波》迟。”并自注:“抛打曲有《调笑令》,饮酒曲有《卷白波》”。抛打曲是当时宫廷中或宴会场中作抛打游戏时供演唱之曲。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生于一个“世敦儒业”的家庭,自幼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11岁那年,因避家乡战乱,随母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在那里与认识了一个叫湘灵的女孩,两人朝夕不离、青梅竹马。到白居易19岁,两人便开始初恋。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赞美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过了几年,白居易离开符离,两人被近分离,白居易来还写了很多首诗怀念湘灵,最著名的是这首《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直到后来,五十三岁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他又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两人抱头痛哭了一场,足见诗人用情之深。

788年,16岁的白居易只身来到了京城长安,拜访著作郎顾况,顾况一眼瞥见“白居易”三字,禁不住笑了起来:“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他漫不经心地翻起白居易的诗稿,第一首就《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顾况看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眼睛蓦然一亮,嗟赏道:“得道个语,居亦易矣。”白居易的诗名因此传遍整个京城。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长诗《长恨歌》,借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爱情悲剧,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两年后,白居易回京任左拾遗,他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变色。如《卖炭翁》通过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对百姓的掠夺,表达了诗人对黎民百姓的同情。

为尽言官之职,白居易频繁上书言事,多获接纳,但也令唐宪宗感到不快:“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但他仍然恬然自处,在庐山香炉峰北建草堂,并与当地的僧人交游。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弃的歌女,他深感“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于是创作了长篇乐府诗《琵琶行》,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当时官场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的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820年,白居易回京,逐步升至中书舍人。不到两年,白居易又因上书论兵不被采纳,请求到外地任职,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在杭州期间,他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使原来荒废的杭州西湖成为真正的人间天堂。他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时时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其中,姬人樊素善歌,姬人小蛮善舞,白居易曾经写有“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句,这便是小蛮腰典故的来历。

当时元稹亦从宰相转任浙东观察使,与杭州相近,二人有许多赠答诗篇。当白居易离开杭州时,元稹要求白居易交出全部作品,编成了《白氏长庆集》五十卷。后来,白居易又转任苏州刺史,他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长七里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简称“山塘街”。宝历二年(826年)十月白居易因病罢苏州刺史,这时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的刘禹锡也离任和州,二人在扬州相遇。宴会上白居易亲自把箸击盘,慷慨悲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827年,白居易至长安任秘书监,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后来当到了太子少傅、刑部尚书。但他对江南美景依然念念不忘,后来他还专门创作三阙《忆江南》,回忆这段美好有时光: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阳的履道里第度过,与刘禹锡唱和,时常游历于龙门一带。会昌二年(842年),白居易71岁时,他与香山寺僧如满,结香火社,白衣鸠杖,自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会昌五年(845年),白居易和在洛阳的6位年过70的朋友,组成7老会。后来95岁的僧人如满和136岁的李元爽,也参加了7老会,号称“九志图”。他们饮酒赋诗,在诗坛上传为佳话。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与世长辞,葬于龙门东山琵琶峰上。墓园后来被扩建成了“白园”,以纪念这位人生赢家和伟大诗人。

二、词牌格律

调笑令又名《古调笑》《宫中调笑》《调啸词》《转应曲》《三台令》等。正格三十二字,八句四仄韵、两平韵、两叠韵。

晁补之《调笑令·肠断》

平仄(韵),

肠断,

仄平仄(韵)。

越江岸。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越女江头纱自浣。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天然玉貌铅红浅,

中仄平平中仄(韵)。

自弄芙蓉日晚。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紫骝嘶去犹自盼,

中仄平平中仄(韵)。

笑入荷花不见。

三、词牌声情

《调笑令》入双调,音节婉转相应,情调迫促,多为又歌又舞的筵席上的劝酒曲。

●王建《宫中调笑》四首

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蝴蝶,蝴蝶,飞上金枝玉叶。君前对舞春风,百叶桃花树红。红树,红树,燕语莺啼日暮。

罗袖,罗袖,暗舞春风已旧。遥看歌舞玉楼,好日新妆坐愁。愁坐,愁坐,一世虚生虚过。

杨柳,杨柳,日暮白沙渡口。船头江水茫茫,商人少妇断肠。肠断,肠断,鹧鸪夜飞失伴。

●韦应物《调笑令》二首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戴叔伦《转应曲》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0)

相关推荐

  • 白居易的故事

    文/肖旭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他是唐代大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元稹齐名,世称"元白",有&l ...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里的古原、古道、荒城,到底是哪里?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后在大雁塔慈恩寺里写下[慈恩塔下 ...

  • 【诗艺花蹊】 词牌:破阵子

    一.词牌故事 破阵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出自<秦王破阵乐>,后用作词调名.陈旸<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 ...

  • 【诗艺花蹊】 词牌:千秋岁

    一.词牌故事 唐教坊曲有<千秋乐>,<千秋岁>调用旧曲另创新声.据<旧唐书·玄宗本纪>载:开元十七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诞日,宴百僚于花萼楼下.百僚表请以每 ...

  • 【诗艺花蹊】词牌:一斛珠

    一.词牌故事 <一斛珠>,原唐教坊曲名,源于唐玄宗梅妃的故事. 据宋代<梅妃传>记载,江采苹为福建莆田人,才貌兼备.她的父亲是个医生,对女儿期望很高,以<诗经>中的 ...

  • 【诗艺花蹊】 词牌:西江月

    一.词牌故事 <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李白(701年-762年),字 ...

  • 【诗艺花蹊】词牌:满庭芳

    一.词牌故事 <满庭芳>的来源,一说出自柳宗元诗:"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现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

  • 【诗艺花蹊】 词牌:忆王孙

    一.词牌故事 王孙一般泛指贵族子孙,到了后来也用来尊称一般的青年男子了,后代诗人多用"王孙"."芳草"作为感景怀人之词.<忆王孙>的词牌名,源自唐代 ...

  • 【诗艺花蹊】 词牌:解语花

    一.词牌故事 据清徐釚<词苑丛谈>云:<解语花>"调名取自唐天宝遗事,即唐明皇称杨贵妃语".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悲痛 ...

  • 【诗艺花蹊】 词牌:多丽

    一.词牌故事 词牌中<多丽>,一说源自杜甫的<丽人行>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

  • 【诗艺花蹊】 词牌:杜韦娘

    一.词牌故事 词牌<杜韦娘>原为唐教坊曲名.据唐末孟棨<本事诗>载:刘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司空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