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VS.诸葛亮》

中国的当代文化中,诸葛亮一直备受推崇,其事业在三国中最早被灭亡,却因其聪明被尊为圣人;而胜利者曹氏、司马氏却被斥为奸雄。

我们单以诸葛亮与曹操的人事管理为例,分析一下二人管理人格的差异。

首先看诸葛亮选拔人才的原则:“七观”。

问以是非而观其志;

穷以辞辩而观其变;

咨以计谋而观其识;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朝之以事而观其信。

任何人以此为依据来选拔人才,会发现天下无才可用。这么苛刻的条件,貌似严谨,实质上是空中楼阁,墙上画饼。全德全才的观念致使将才帅才难以脱颖而出。腹有良谋,勇敢善战的魏延等人被弃之门外,眼中只有关公、张飞和自己的儿孙,诸葛亮临死,未给蜀国留下一员上将。刘备选拔的大将都已全部过世,至魏军攻蜀之际,文武百官智无方退敌,力无法保土,致使先主刘备开创的基业在三国中最早被灭掉,从反面再一次证实了事业以人为本的经训。

相比之下,曹操的人事选拔则比诸葛亮高明得多。他在求贤令中开宗明义:“士有偏短,庸可废乎?唯才是举……”曹力排众议,在行阵中提拔重用了于禁、乐毅等人,在亡虏中招降张辽。这些人得到重用,战功显赫,魏之用人以长、待人以宽,成为三国中的最强者。从正面验证了“得人者昌”的道理。物为心之外化,关注成功的人,才有最大的可能获得成功。(本文选自《中国研究生》2004年6月刊)

生活中的心理学,生动有趣又有用,周正教授从心理行为学入手,洞穿本性,富含理论源泉。提供具体、明确的实用性方法。自然收获、印象深刻。你会觉得生活中有快乐、有反思、有希望。

 周正,心理学家,清华、浙大、北大总裁班导师。

⊙媒体合作:央视《心理访谈》《人物新周刊》,湖南卫视、天津少儿《周正亲子智慧》,《读者》《青年心理》。

⊙著作:气象出版社《周正亲子二十法》、清华出版社《老子的养育智慧》、北大出版社《卓越而幸福的管理者》、上大出版社《心理课堂》等。

订阅《心理学与生活》会员专栏,收听每周一集,全年53集心理故事/财富心理故事,收获价值万元的生活智慧!

操作方法: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立即订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