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活埋79岁母亲,事件背后远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丨丢失的母爱

58岁儿子活埋79岁瘫痪老母亲。今年五月发生在陕西靖边的这一案件,一经披露就惊爆网络。据警方透露,儿子嫌弃瘫痪老母亲经常大小便失禁,把家里弄的臭熏熏的。情绪失常并极为不耐烦的儿子就用手推车把母亲推到一个废弃墓坑内掩埋。
最终还是儿媳发现婆婆失踪,向民警报案,79岁老人才得以获救。
时隔三个多月后,这件轰动时的案件终于有了结果:马某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入狱12年。与此同时也有消息曝出,马某的母亲已于9月底去世。
这件事似乎已经过去,但网上大家依然对此事余怒未消,仍在声讨马某的杀母罪行。
“人渣、恶魔、禽兽不如的逆子!”“下地狱吧!”等等咒骂和指责声不绝于耳。
初闻此事,惊骇万分,能把母亲活埋这种丧尽天良之事居然能在今天的时代上演,也着实令人震惊。然而,这件事情的背后,远远没有人们所想的那么简单。
案件被曝光后,公众得知,马某12岁时,其母就已经改嫁,他从小都是被叔父和奶奶带大的,跟母亲之间的感情很薄弱。而他的母亲也是在二儿子家里无法赡养她,才又回到了大儿子马某家中。此时她已经79岁高龄,此前,她一直与二儿子居住在一起。
这个细节似乎让人们对马某的行为有了一丝宽容:自小与母亲感情不好,自然不会有耐心侍奉79岁又大小便失禁的老母亲。
可能在他的心里,母亲根本就从未关心过他,但现在却要他来照顾,这对于一个农村男人来说内心是非常有隔阂与怨气的。
再加上因为受到疫情影响,他失去了原本的工作,整天窝在家里又要照顾大小便失禁的老人,对生活的失望与照顾老人的绝望让马某的性格变得十分暴躁,内心忍受到了极限。
在遭遇了如此痛苦的精神折磨和现实压力之下,原生家庭的不幸让他无法对现在卧床瘫痪的母亲有任何情感上的联系,而只剩下了对生活的绝望和厌烦,进而在内心产生了怨恨。
正是这些怨恨,让马某失去了最后的理智,将母亲推出去活埋。
就心理上而言,马某早已经没有将瘫痪在床的母亲看成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毕竟12岁就没有母亲关照身心的孩子,在情感上会陷入比一般人更为冷漠和无情的状态,几乎可以说是情绪情感上从未被开发过。
再加之,成年后他的生活也不顺利,母亲也从未帮扶过他一丁半点。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一直受母亲照顾的弟弟在母亲年纪大了之后不愿再照顾,而让她回到马某家,也是这个事情爆发的原因之一。
虽然我们自古说百善孝为先,但真正论起来,这个孝是建立在母子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相互关联与扶持之上的。说到底,这个孝道,虽然是一种社会约束,但更是一种脆弱的情感。
原本脆弱的情感一旦与坚硬的现实相互碰撞,在原本共同生活基础就不牢靠的前提下,这种脆弱的情感根本就不值一提,反而会碎得更快。
往乐观和理想的层面上去剖析一下,如果马某从小跟母亲生活在一起,感受过母爱,母子关系融洽,那么即使母亲瘫痪、大小便失禁,说不定马某内心也不会如此厌弃他的母亲。
内心的感情线一定会束缚住一个人,在正常的范围内忍受自己的人生苦难和生活磨砺。
可以说,马某的情感胚胎是没有发育完整的。
你或许会疑惑,他结婚生娃难道不是有情感体验的表现吗?的确如此,但这种情感更多的是一个雄性生物体的情感需求,并不是精神意识上的启蒙与滋养。
在他幼年与叔父和奶奶一起生活的日子里,他的情感启蒙是空白的。
无私而温暖的母爱所能带给人的柔和、慈悲、温情等情感体验,在马某内心是没有生根发芽的。他没有体会过被一个母亲无私的爱着、被母亲当成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人的独一无二感,也就没有与母亲在精神和心理上产生深厚的联结。
“一个让我活得更累的陌生女人”,才是在马某心中对母亲的定位。尽管,按照网上的说法,就算母亲没有养你长大,血缘关系上你们是紧密关联的,就凭这一点也不能动杀人念头活埋一个人。
话虽如此,但事实是,人和人之间有血缘关系,也改变不了空间和时间阻隔造成的心理与情感意识上的稀薄与空缺。而正是它们的空缺,使得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决绝。
- The End -
作者 | 汤靡达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Wegner, D. (2002). The illusion of conscious will. Cambridge, MA: MIT Press.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