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下太平路后,陈友谅大军直逼应天府,且看朱元璋如何逆风翻盘
相关推荐
-
此人比刘伯温更神奇, 烧不死饿不死, 朱元璋亲自为其写传记
刘伯温是民间传说中的神人,传闻他能掐会算,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其实真实的刘伯温没那么神奇,不过和他同时代倒有一神奇之人,此人貌似疯癫,却能先知,烧不死饿不死,朱元璋亲自为其写传记,金庸也把他写进 ...
-
陈友谅杀到南京城郊,为何却败给朱元璋?被老朋友骗了
1360年五月,陈友谅亲自率军讨伐朱元璋,大军顺江而下,水陆并进,一举攻破了太平府,兵临南京城下.当时,朱元璋的实力很弱,根本无法与陈友谅相比,有人甚至提出投降,还有人主张放弃南京城,在钟山决一死战. ...
-
明朝诚意伯世系表:“神机妙算”刘伯温知进退,其子孙世袭诚意伯
前言:刘伯温是南宋名将刘光世的后人,刘光世与韩世忠.岳飞.张俊合称为南宋中兴四将.刘伯温精通天文.兵法.数理,他运筹帷幄,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刘伯温在民间享有极高声誉,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 ...
-
攻下太平后,朱元璋重申军纪,严禁掳掠
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六月初,率军攻下采石后,为了一鼓作气攻下太平,朱元璋果断地命人砍断船缆. 习惯了在陆地生活的旱鸭子,看见船缆被砍断.船只顺流而下时的恐惧可想而知. 有将士问朱元璋:为什么 ...
-
司马懿狼性大显,攻下襄平城后展开了一场屠杀!
司马懿不愧是一把老江湖,在局势没有完全利于自己的时候,面对辽东人的挑衅也好试探也罢,他是稳坐中军纹丝不动,故意的向公孙渊示弱,就是为了等待那个最佳时机的到来. 司马懿的这个打算,手下是有人明白了,可远 ...
-
1127年,在金兵攻下开封外城后的第二天...
1127年,在金兵攻下开封外城后的第二天,有300000民众领上兵甲,准备在巷战中和金兵决一死战. 金军将帅还是比较害怕开封军民的抵抗,他在占领外城四壁后,本打算宣布议和退兵.北宋蒋宣.李福等禁军士兵 ...
-
朱元璋亲自率军围困武昌,四个月后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出城投降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 )九月十六,朱元璋令李善长.邓愈留守应天府,亲率常遇春.康茂才.廖永忠.胡美等人直奔武昌. 十月初七,朱元璋率领水陆大军到达武昌,命令常遇春等人在四个城门驻守,立栅围城 ...
-
陈友谅大军压境,胜负难料,康茂才会对朱元璋忠心不二吗?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闰五月,陈友谅大举东下,派人约张士诚一起攻打应天府. 朱元璋和刘伯温商定出诱敌深入.设伏聚歼的应敌策略. 这个策略最大的变数是张士诚.如果张士诚和陈友谅一起发兵,那么朱元 ...
-
胡美:曾是陈友谅部将,长女嫁给朱元璋,因入乱宫禁被赐自尽
胡美是沔阳人,与陈友谅是同乡,原来的名字是胡廷瑞,因为朱元璋字国瑞,胡美为了避讳,所以改名. 胡美原是陈友谅的部将,任江西行省丞相,负责镇守龙兴路. 龙兴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 ...
-
从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看看朱元璋的人生计谋和智慧!
元末农民大起义,首先揭竿而起的是栾城人韩山童和颍州人刘福通,时间是正十一年正月(公元1315年).待后星火燎原,大江南北群雄并出,经过成败分合,到十八年时,原本尊奉徐寿辉的陈友谅,率兵攻陷安庆,又破龙 ...
-
陈友谅在鄱阳湖中箭身亡,朱元璋为何不直捣武昌,而回师应天?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八月,陈友谅被困在鄱阳湖,时间一天天流逝,粮草消耗殆尽,却想不出丝毫办法解目前的困境. 陈友谅派出五百条船到都昌去抢粮食,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派人悄悄烧毁陈友谅的船只.陈 ...
-
在朱元璋集中力量对付陈友谅时,张士诚对朱元璋发动了哪些进攻?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三月,朱元璋采用刘伯温的建议,定下先集中力量对付陈友谅的策略后,对张士诚便以防守为主,不再发起主动进攻.朱元璋的这个策略一直持续到三年后陈友谅被消灭. 那么张士诚在此期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