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德泽洽,则四夷一家(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七)
相关推荐
-
《隋唐系列》玄宗大治七:太上皇唐睿宗病逝与突厥阿史那默啜之死
开元三年即公元715年十一月初七(甲申)曾任宰相的刘幽求在自杭州刺史改任郴州刺史的路上病故.这年,唐玄宗李隆基任命突骑施酋长苏禄为左羽林大将军和金方道经略大使.同时,王皇后的妹夫尚衣奉御长孙昕因为一些 ...
-
激荡四百年:宇文邕装孙子求得安稳,讨伐北齐北周无功而返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655篇 前面说到宇文邕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在宇文护面前拼命装孙子,无论大事小情全都由宇文护说了算.那么,他到底是怎么装的呢? 天嘉四年(公元563年) ...
-
李靖攻灭东突厥,完全出乎李世民的预料(下)
李靖攻灭东突厥,完全出乎李世民的预料(下) 原创2021-08-08 07:31·磧里沙 李世民接到捷报,唐军在草原上与突厥决战,大战两天,彻底击败了突厥兵马,斩首和擒获突厥将士三万一千人,目前正在原 ...
-
李世民弑兄登基后天灾频现,世人皆以为是报应,他却看到了机会
唐朝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附近发动兵变,当场杀死了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这便是唐朝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玄武门之变. &qu ...
-
岑文本轶事(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四)
贞观十八年八月丁卯(二十六日),朝廷任命散骑常侍刘洎为侍中,代行中书侍郎职务的岑文本为中书令,太子左庶子中书侍郎马周暂时代理中书令. 岑文本官官拜中书令后回到家中,不但不喜反而面有忧色.他的母亲问他是 ...
-
郭孝恪平焉耆(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六)
焉耆国明里是大唐的属国,暗自却归顺西突厥,西突厥大臣屈利啜为自己的弟弟娶焉耆王的女儿为妻,从此焉耆对唐朝的贡赋多有缺漏.安西都护郭孝恪向朝廷请求率兵讨伐. 于是,唐太宗降诏任命郭孝恪为西州道行军总管, ...
-
程文振答太宗(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五)
唐太宗听说洺州刺史程名振善于用兵打仗,便召见了,赞扬他才思敏捷并问以方略,太宗说:"你有将相之才,朕准备要重用你.(卿有将相之器,朕方将任使.)"程名振失礼未拜谢,太宗假装恼怒以观 ...
-
唐太宗评论诸臣(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三)
唐太宗对司徒长孙无忌等人说:"人苦于不能自知过错,你可以对朕真说朕所犯下的过错.(人苦不自知其过,卿可为朕明言之.)"长孙无忌答道:"陛下的文德武功,是我们这些人怎么赶都 ...
-
太宗轶事数则之二(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二)
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大臣们顺从旨意的居多数,犯颜强谏的人非常少,如今朕想要听到朕的过失,诸位应当直说,不要有所隐瞒.(人臣顺旨者多,犯颜则少,今朕欲自闻其失,诸公其直言无隐.)&quo ...
-
趣尚虽异,各当其分(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一)
贞观十八年夏四月,唐太宗亲临两仪殿,皇太子李治在旁侍奉.太宗对众大臣说:"太子的性情品行,外面的人可有什么传闻吗?(太子性行,外人亦闻之乎?)"司徒长孙无忌说:"太子虽然 ...
-
唐太宗谋讨高丽(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九月庚辰(初四),新罗派使臣来朝,称百济国攻取他们国中四十多座城,还和高丽国联合,图谋断绝新罗到大唐的通道,因而请求大唐派兵救援.唐太宗命令司农寺丞相里玄奖带着皇帝的玺书前往高丽国,玺 ...
-
以社稷之故,不得不断之以义(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九)
贞观十七年九月癸未(初七),废太子李承乾被流放到黔州.甲午(十八日),顺阳王李泰被流放到均州.唐太宗叹道:"父子之情,出于自然.朕如今和李泰生而离别,这日子还有什么心情过!然而朕既然是天下百 ...
-
张弼不伐其功(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八)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八月庚戌(初三),朝廷任命左卫大将军.太子右卫率李大亮为工部尚书.李大亮当时身居三项要职,宿卫两宫,为人谦恭.忠正.谨慎.他每次护卫值勤时,必定坐着假寐直到天亮.房玄龄非常敬重李大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