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弼不伐其功(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八)
相关推荐
-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次年来问斩,年后回来多少人?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曾经随其父亲李渊征战多年,在太原起兵中,李世民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李渊也答应他,建立王朝后任命他为太子.然而,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却并没有履行当年的承诺,而是立立 ...
-
唐太宗放390名死囚回乡,约定秋后回来问斩,多少人按约而归?
中国古代史里面有一个特别好玩的事件,这个事件叫做"太宗纵囚". 这个事件出自<资治通鉴>,里面是这样记载的:"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 ...
-
历史评说:唐太宗悔过慎刑
唐太宗悔过慎刑 申力 新型冠状病毒,把人们困在了家里,只好借助书籍打发时光,<贞观政要>买回家多年了,还没细读过,这次心血来潮,把它从书架上取下来,静下心,看了起来,里面有一个引人深思的故 ...
-
唐太宗死前贬斥李绩,背后有这样的谋略布局!
唐太宗快死之前,把太子李治叫来,屏退左右对他说:"我快死了,我怕你登基之后,镇不住那些老臣.如果把他们给杀了,你手上无人可用,将来遇上事更麻烦." "那该怎么办?&quo ...
-
盖德泽洽,则四夷一家(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七)
起初,唐太宗派突厥俟利可汗北渡黄河,薛延陀真珠可汗担心自己部落叛归其原来的主子,内心十分不安,于是便在漠北埋伏下轻骑兵,想要袭击俟利可汗.唐太宗派使者传文告诫,命他们不得相互攻伐.真珠可汗答道:&qu ...
-
郭孝恪平焉耆(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六)
焉耆国明里是大唐的属国,暗自却归顺西突厥,西突厥大臣屈利啜为自己的弟弟娶焉耆王的女儿为妻,从此焉耆对唐朝的贡赋多有缺漏.安西都护郭孝恪向朝廷请求率兵讨伐. 于是,唐太宗降诏任命郭孝恪为西州道行军总管, ...
-
程文振答太宗(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五)
唐太宗听说洺州刺史程名振善于用兵打仗,便召见了,赞扬他才思敏捷并问以方略,太宗说:"你有将相之才,朕准备要重用你.(卿有将相之器,朕方将任使.)"程名振失礼未拜谢,太宗假装恼怒以观 ...
-
岑文本轶事(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四)
贞观十八年八月丁卯(二十六日),朝廷任命散骑常侍刘洎为侍中,代行中书侍郎职务的岑文本为中书令,太子左庶子中书侍郎马周暂时代理中书令. 岑文本官官拜中书令后回到家中,不但不喜反而面有忧色.他的母亲问他是 ...
-
唐太宗评论诸臣(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三)
唐太宗对司徒长孙无忌等人说:"人苦于不能自知过错,你可以对朕真说朕所犯下的过错.(人苦不自知其过,卿可为朕明言之.)"长孙无忌答道:"陛下的文德武功,是我们这些人怎么赶都 ...
-
太宗轶事数则之二(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二)
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大臣们顺从旨意的居多数,犯颜强谏的人非常少,如今朕想要听到朕的过失,诸位应当直说,不要有所隐瞒.(人臣顺旨者多,犯颜则少,今朕欲自闻其失,诸公其直言无隐.)&quo ...
-
趣尚虽异,各当其分(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一)
贞观十八年夏四月,唐太宗亲临两仪殿,皇太子李治在旁侍奉.太宗对众大臣说:"太子的性情品行,外面的人可有什么传闻吗?(太子性行,外人亦闻之乎?)"司徒长孙无忌说:"太子虽然 ...
-
唐太宗谋讨高丽(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九月庚辰(初四),新罗派使臣来朝,称百济国攻取他们国中四十多座城,还和高丽国联合,图谋断绝新罗到大唐的通道,因而请求大唐派兵救援.唐太宗命令司农寺丞相里玄奖带着皇帝的玺书前往高丽国,玺 ...
-
以社稷之故,不得不断之以义(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九)
贞观十七年九月癸未(初七),废太子李承乾被流放到黔州.甲午(十八日),顺阳王李泰被流放到均州.唐太宗叹道:"父子之情,出于自然.朕如今和李泰生而离别,这日子还有什么心情过!然而朕既然是天下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