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解读|普通小麦穗部蜡质缺失突变体glossy1的表型特征和精细定位
相关推荐
-
偃麦草抗白粉病基因发掘(二)
目前从偃麦草中发掘出的抗白粉病基因除了已经正式命名的Pm40.Pm43和Pm51外(见偃麦草抗白粉病基因发掘(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畅志坚研究员课题组和四川农业大学罗培高教授课题组又分 ...
-
The Crop Journal | 山东农业大学李兴锋团队培育出新型耐低磷胁迫的小麦-中间偃麦草渐...
▼ 我国磷肥利用效率较低,大量磷资源被土壤固定而难以被农作物吸收.过度使用磷肥不仅造成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还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培育磷高效利用和耐低磷的作物新品种对降低农业成本.维护生态环境 ...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5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Pst)引起的世界小麦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病害之一,具有分布广泛,大面积爆发流行的特点.而培育持久抗性品种是 ...
-
一作解读|268份国内外普通小麦品种叶锈和条锈抗性鉴定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2021年1月25日,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小麦叶锈团队在Theor Appl Genet在线发表了"Genome wide association mapping of leaf rus ...
-
一作解读 | 小麦VRN1、FUL2和FUL3在小穗发育和穗部形态建成过程中起关键并冗余作用
小穗(spikelet)和小花(floret)是麦类作物花器官的基本结构,它们的发育直接影响到穗粒数和最终的籽粒产量.最近,Development杂志在线发表了Jorge Dubcovsky实验室(U ...
-
一作解读|彩色小麦富含营养元素硒的机制研究
近日,Food Chemistry在线发表了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系题为"Selenium and anthocyanins share the same transcription ...
-
一作解读|大麦最上节间伸长调控基因HvSS1的定位及候选基因筛选
5月5日,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杂志在线发表了有关大麦最上节间伸长的研究论文,题目为"Identification and candidate ...
-
一作解读|TaDIR-B1基因功能缺失增强小麦抗茎基腐病抗性能力( PBJ)
近日,河南农业大学陈锋教授团队在植物学权威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IF=8.154)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loss-of-function ...
-
一作解读|四川农业大学王际睿团队揭示小麦籽粒颜色与穗发芽抗性关系的分子机制
3月2日,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省部共建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等单位合作揭示了小麦籽粒颜色与穗发芽抗性关系的机制,为解析小麦 ...
-
一作解读|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抗Ug99易位系的创制与鉴定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振声课题组在Theor Appl Genet在线发表了题为"Chromosomal composition analysis and molecula ...
-
原创解读|普通小麦品种“内麦836”叶锈病和条锈病成株抗性基因的发掘
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Pt)和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f.sp.tritici(Pst)引起的叶锈病.条锈病对全球小麦生产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利用遗传 ...
-
科研 | GCB bioenergy:施加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功能的影响(一作解读)
编译:许文欢,编辑:小菌菌.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生物炭能通过固碳和改良土壤质量,有效缓解气候变化并地力衰退的问题.然而,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机制还不清楚. 因此,我们展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