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读诗经(23)野有死麕

诗经中,真正率性亲近自然的男女生恋爱时情感细腻的表达,大概要算是《野有死麕》为首。正因为它的大胆,在历来这篇算得上争议之冠,甚至现代很多人认为这首诗该从诗经中删掉,佛说:你心里有什么,你看到的就是什么。(子晤注: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详见:浅闻妄议 佛祖四法印之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愿我们以澄澈的心灵品读,回到那个没有污染的时代。

野有死麕jūn,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pú樕sù,野有死鹿。白茅纯tún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tuì脱兮!无感hàn我帨shuì兮!无使尨máng也吠!

麕:麕,即獐,偶蹄目,鹿科。栖息于河岸、湖边、沼泽草滩,或茅草丛生的环境,行动灵敏,善跳跃,能游泳,以灌木嫩叶及杂草为食。

白茅:白茅,又名茅草,多年生草本。初生曰荑(如《卫风·硕人》“手如柔荑”),白而柔,茅芽可食。老化茎叶不易腐烂,古人常取用作建造屋顶的材料,所谓“茅屋”,也有着洁白柔顺的象征意义。常用于各种庆典、祭祀等场合。

尨:即长毛狗。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由古代某种狼演化而来。《齐风·卢令》中的“卢”,《小雅·巧言》中的“犬”,《秦风·驷驖》中的“猃”等皆指狗,可见当时我国的驯化犬已有多个品种,“尨”这个品种目前已无法考证。

全诗分为三章,前两章实写,第三张表现女子内心细腻的感受,我们先通读全诗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荒野的一头死麕(  麕(jūn 军): 獐子),用白茅草小心的包起来
作者没有写为什么包起来,也没有写死麕是怎么死的,但是,联系“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让我们明白,原来,死麕是这位追求者打的猎物,这样精心包起来是为了送给怀春的女子;我觉得这个死麕是否也是一个暗喻,这位“猎人”已经捕获了少女的芳心,而他也看出少女“怀春”,所以“诱之”诱,这个词现代人看来是贬义,但在古人,它就是“追求”,白茅表示圣洁,而这位男子,既然吉士,他该不是啥登徒子,也就是说,从第一章,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美好的年轻男子捕获了少女的芳心,从而他准备了捕获了动物,用代表圣洁的毛茅草包裹起来,送给心仪的女子
林有朴樕(朴樕(sù 速): 树名,又名槲樕。古代人结婚时要砍柴做火把,这位青年人砍朴樕树枝当礼物,含有求婚意思。),野有死鹿。白茅纯(纯( 音屯) 束: 捆扎, 包裹。' 纯' 为' 稇(k ǔ n)' 的假借)束,有女如玉。
接着第一章,这位男子,准备了砍的树枝,准备了打的猎物死鹿,用白茅草束起来,送给心中的如玉的女子,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该是非常完美的一对,女生如玉男生吉士,而男子更将女子视为珍宝(连砍来的柴和捕获的猎物都要精心束起来,何况这位如玉的女子),事情进展到这里,既然是送了朴樕和死鹿,我想,他该是正式向女生求婚了
舒(舒: 一说舒缓,一说语词)而脱脱(脱脱(duì 兑): 动作文雅舒缓)兮!无感(感(hàn 撼): 通撼, 动摇)我帨(帨(shuì 税): 佩巾, 围腰, 围裙)兮!无使尨( 尨(mán ɡ 忙): 多毛的狗)也吠!
这第三章,以细腻的笔法写出女子的心理。可谓形象直白而大胆。也正因为这章,从此这篇诗歌就被后世产生了数不尽的争议。但倘若跨越时间长河,穿越到三千多年前的周代,亲近自然的人民,哪来后来越来越多的奇思怪想,谁想得越多,思想越有问题......
当玉女吉士的感情发展到了最高潮,男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莽撞地想去触碰女子的围裙,而女子是半推半就的,她羞涩矜持提醒男子,不要惹得狗叫(一切顺着周礼婚姻习俗的整个程序来吧,不要打破应有的礼仪)。
当然,以上,仅我个人对这篇诗的理解,我以为,诗中无论“白茅”“女如玉”“吉士”都是美好的词,所以,这绝对不是啥讽刺或批判诗,只是这首诗出现在遥远的周代,在人们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思维中没有太多禁锢,唯一的是遵循社会的礼仪,发乎情止乎礼,应该是这首诗留给我们后世所真正想传达的思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