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能补虚,3种流传已久的补虚酒方,配置方便,是滋补佳酿!

自古以来,酒便有“百药之长”之称,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酒“溶”于一体的药酒,不仅配制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而且因为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因此,中国自古便有药酒养生之说。

秋季是收藏的季节,被誉为一年中的养生佳季。等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杯自己泡制的药酒,更是一种兼具味蕾享受的养生之道。

自古以来,酒便有“百药之长”之称,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酒“溶”于一体的药酒,不仅配制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而且因为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因此,中国自古便有药酒养生之说。

药酒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治疗型药酒,一种是保健型药酒。药酒的制作有冷浸、热浸、加药酿制法等。冷浸法是将药物适当切制或粉碎,置瓦坛或其他适宜容器中,按照处方加入适量的白酒(或黄酒)密封浸泡(经常搅拌或震荡)一定时间后,取上清液,并将药渣压榨,压榨液与上清液合并,静置过滤即得。热浸法是将药物切碎,置于适宜容器内,按配方规定加入适量白酒,封闭容器,隔水加热至沸时取出,继续浸泡至规定时间,取上清液,并将药渣压出余液,沉淀,过滤即得,或在适宜容器内注入适量白酒,将粉碎适度的药物用纱布袋装好,置于酒中,封闭容器,然后在水浴上保持一定温度浸渍,取液同上法。加药酿制法即将药物直接加入米谷、高粱、酒曲中蒸煮发酵成酒。、

中医认为,冬季进补要辨证论治,当出现不同程度的各种虚证时,用不同的补品进补才是正确的方法。中医所说的虚证最常见的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人们常说“久病多虚”,尤其慢性疾病,往往导致人体气、血、阴、阳的亏损,而各种虚证,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气血不畅、经脉涩滞,常需佐以活血通络之药物以增强疗效。补益药酒主要搭配具有益气补血、滋阴温阳的滋补药食,故更有益于慢性疾病的治疗。

药酒不仅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虚损疾病的防治,还能抗衰老、延年益寿。我国传统中药中有许多补益药物具有抗早衰、延年益寿的功效,如枸杞子、杜仲、当归、地黄、黄芪等。选用这些药物制成的保健型药酒,适合于普通人群饮用,有抗衰老而延年益寿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药酒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选用,否则有害无益。

3种历史流传已久的药酒,需要的朋友可以自行筹备用来养生

1、刘寄奴酒

刘寄奴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具有破血通经,消肿散瘀、止痛之功效。《日华子本草》记载刘寄奴“主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跌打损伤、经闭金疮出血等症。

原料:刘寄奴10克,甘草10克,白酒100毫升。

制作:将刘寄奴与甘草捣碎,放入锅中,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再倒入白酒100毫升,同煎至100毫升,去渣备用。

功效:具有破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主治血滞经闭,产后瘀血腹痛,折跌损伤,以及创伤出血等症。

刘寄奴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具有破血通经,消肿散瘀、止痛之功效。《日华子本草》记载刘寄奴“主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跌打损伤、经闭金疮出血等症。

2、元胡酒

元胡牛膝酒有活血导浊、理气止痛之功效。可治疗腹中刺痛。当归元胡酒有活血行瘀之功效,主治妇女因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以及血滞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疼痛等症。

(1)元胡牛膝酒

原料:川牛膝500克,延胡索100克,白酒1500毫升。

制作:将川牛膝、延胡索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即可取用。用时过滤去渣。

功效:有活血导浊、理气止痛之功效。可治疗腹中刺痛。

(2)当归元胡酒

原料:当归15克,延胡索15克,制没药15克,红花15克,白酒1000毫升。

制作:将上述4味药材一并捣成粗末,装入纱布袋内。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倒入白酒浸泡,封口。3~7日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去渣备用。每次10~15ml,每日早晚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孕妇忌服此酒。

功效:此酒有活血行瘀之功效,主治妇女因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以及血滞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疼痛等症。

3、丹参酒

丹参酒活血散瘀,行气调经,适用于气滞血瘀之痛经。

原料:丹参30克,延胡索30克,牛膝15克,红花15克,郁金15克,白酒500毫升。

制作:将生丹参、延胡索、牛膝、红花、郁金倒入瓶中,用白酒浸泡加盖,密封约半个月。每隔3天,用力摇动药酒瓶1次,每次约摇3分钟。行经前2天开始饮服,每日3次,每次1~2匙,至经血干净时停饮。连服4个经期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散瘀,行气调经,适用于气滞血瘀之痛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