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这些经验,“练拳随笔”,和你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

  • 这个事情你要知道,“结构记忆”,一起了解一下

    千年执念,众生万相.一人一个劲,一人一套拳,懂行的一看,这里有高低.高低取决于门道.这个人拧胳膊,那个人拧腰,还有一个用腰拧胯.螺丝钉不在外面,而在自身,用腰拧撑大转子,腹股沟拉皮筋.练拳不能凭运气, ...

  • 李雅轩先生 太极拳 练拳 随笔精论(二)

    为了功夫的增进,要经常不断思悟其中的道理.每练功时,如何有虚无的气势,如何才有松软沉稳的情形,如何才有丹田之沉劲,如何才有绵绵不断的味道,如何用意不用力,如何身势经常保持中正,如何有满身轻利顶头悬的意 ...

  • 练拳多积累经验,“随笔一篇”,闲暇时间看看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拳仗精神爽,一身都是理.道理不上身,立身不牢.和师父学拳,先学道理.道理不空话,都是实在事儿.比如说,该立则立,腰眼儿一挺,脊柱贯通,肘底支点,小臂杠杆.又说是,该蓄则蓄,蓄不 ...

  • 前辈们留下的练拳宝贵经验(干货分享)

    大凡初学入手时,两肩务要松活,不可强硬.两肘务要内连向下,不可外圈.务须脚尖着地,绝不可平放,平放致起脚不利.前脚必须向前顺踏实,要脚尖点地,后脚必须斜放,亦不可太实,使全脚履地.至于头随势转,阳亦阳 ...

  • 这些练拳经验,老师不说你可能一辈子也悟不透~

    推荐阅读 经典原创文章:鹅梨帐中香的前世今生 导读:作者董英杰(1897~1961),名文科,字质斋,号英杰,杨氏太极拳名家,河北任县北街人,祖上务农,自幼喜书爱棋,聪颖勤奋,体弱而好武.他13岁开始 ...

  • 解读:一辈子也难以悟透的练拳经验

    太极那些事已关注昨天17:48导读:作者董英杰(1897~1961),名文科,字质斋,号英杰,杨氏太极拳名家,河北任县北街人,祖上务农,自幼喜书爱棋,聪颖勤奋,体弱而好武.他13岁开始习武,曾师从李增 ...

  • 形意前辈留下的宝贵练拳经验

    抽空整理了一点点形意拳前辈的拳法经验,想必大多都是形意爱好者所知道和了解的.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多看看前辈的经验之谈是有益处的.其中'编者注'的部分,是本人一点粗浅的理解,因时间及篇幅的关系,未能多写 ...

  • 这些练拳经验老师不说 你可能一辈子也悟不透~

    董英杰拳照 董英杰(1897-1961),名文科,字质斋,号英杰.杨氏太极拳名家.河北任县北街人.13岁开始习武,曾师从李增魅学习"十三式",又向太极拳家李香远学艺.后成为杨澄甫入 ...

  • 这些练拳经验老师不说,你可能一辈子也悟不透~

    董英杰拳照 董英杰(1897-1961),名文科,字质斋,号英杰.杨氏太极拳名家.河北任县北街人.13岁开始习武,曾师从李增魅学习"十三式",又向太极拳家李香远学艺.后成为杨澄甫入 ...

  • 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经验,每一项在练拳时都特别重要!

    太极音乐站桩 纯音乐 大部分是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经验,希望学者认真的细琢. 一.先贤曾说,"打拳打个理""学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应该练明白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