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靠这篇《留侯论》成就科举之路,堪称最佳科考范文,到底好在哪里?
相关推荐
-
清词菁华选注评解②│朱彝尊(一)
朱彝尊(一) 朱彝尊(一六二九-一七〇九),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顺治二年清兵进两浙,竹垞曾一度参与抗清恢复,事泄而罢.顺治十三年起始游岭南. ...
-
张良有多聪明?刘邦舍不得放他走,一个智慧又让家族辉煌2000多年
张良是"汉初三杰"中唯一一个没有受到刘邦猜忌过的人,在这方面韩信和萧何都没有张良做到好,韩信是被灭族的,萧何被刘邦猜疑,最后还被刘邦关到了监狱,差点被刘邦杀了头. 但是,唯独张良功 ...
-
苏轼的文章在宋朝成就最高,今天分享苏轼所作的文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 ...
-
张良:想为世间留下一点理性。
"运筹帷幄账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这是汉高祖刘邦在论功行赏时对张良的评价.然而张良却推辞不受,原因是"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quo ...
-
古文学习∣匹夫之莽与侠之大勇:留侯论
每天一篇古文 最近妈妈愈发觉得,良好的古文功底,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控汉语这么语言,古文拥有简洁而力透纸背的魅力,这是我们母语的根基,更是我们的传家宝. 这个寒假,我们先从苏轼的<留侯论>开 ...
-
读《留侯论》有感,苏轼如何总结张良成功秘诀?_凤凰网
读<留侯论>有感,苏轼如何总结张良成功秘诀? 2021年05月23日 06:35:25 来源:历史文化小观园 208人参与6评论 公元1061年,二十五岁的苏轼在科举考试时一口气写下气吞山 ...
-
古文观止181:苏轼•留侯论
留侯:即张良,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其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前218年(秦始皇29年)在古博浪 ...
-
经典文言文《留侯论·苏轼》原文、译文及赏析
留侯论 [宋]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 ...
-
读《留侯论》有感,苏轼如何总结张良成功秘诀?引发怎样人生启迪
撰文/赵静居这篇<留侯论>是他史论文的代表作品,长期得到了高度评价.明代杨慎在<三苏文范>卷七中说:"东坡文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至其浑浩流转,曲折变化之妙,则无复可 ...
-
想起了苏轼的《留侯论》
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是著名文学家,他写过一篇<留侯论>,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政论文,曾被收入<古文观止>. 文章根据司马 ...
-
〔宋代〕苏轼《留侯论》赏析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 ...
-
十项全能:苏轼巜留侯论》(养气)
留侯论 宋代: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 ...
-
小楷书写苏轼的留侯论节选
小楷书写苏轼的留侯论节选
-
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⑩ | 赵世炎的“觉醒年代”:于千辛万苦中杀出一条血路
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⑩ | 赵世炎的“觉醒年代”:于千辛万苦中杀出一条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