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留侯论》有感,苏轼如何总结张良成功秘诀?引发怎样人生启迪

(0)

相关推荐

  • 古文学习∣匹夫之莽与侠之大勇:留侯论

    每天一篇古文 最近妈妈愈发觉得,良好的古文功底,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控汉语这么语言,古文拥有简洁而力透纸背的魅力,这是我们母语的根基,更是我们的传家宝. 这个寒假,我们先从苏轼的<留侯论>开 ...

  • 张良有多聪明?刘邦舍不得放他走,一个智慧又让家族辉煌2000多年

    张良是"汉初三杰"中唯一一个没有受到刘邦猜忌过的人,在这方面韩信和萧何都没有张良做到好,韩信是被灭族的,萧何被刘邦猜疑,最后还被刘邦关到了监狱,差点被刘邦杀了头. 但是,唯独张良功 ...

  • 苏轼的文章在宋朝成就最高,今天分享苏轼所作的文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 ...

  • 张良:想为世间留下一点理性。

    "运筹帷幄账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这是汉高祖刘邦在论功行赏时对张良的评价.然而张良却推辞不受,原因是"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quo ...

  • 读《留侯论》有感,苏轼如何总结张良成功秘诀?_凤凰网

    读<留侯论>有感,苏轼如何总结张良成功秘诀? 2021年05月23日 06:35:25 来源:历史文化小观园 208人参与6评论 公元1061年,二十五岁的苏轼在科举考试时一口气写下气吞山 ...

  • 古文观止181:苏轼•留侯论

    留侯:即张良,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其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前218年(秦始皇29年)在古博浪 ...

  • 侯占林:读《原上草》有感阎君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你终于成 ...

  • 经典文言文《留侯论·苏轼》原文、译文及赏析

    留侯论 [宋]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 ...

  • 苏轼靠这篇《留侯论》成就科举之路,堪称最佳科考范文,到底好在哪里?

    撰文/赵静居 公元1061年,二十五岁的苏轼在科举考试时一口气写下气吞山河的<进论>而里面的一篇叫<留侯论>的文章引起了考官的高度赞许,由此开启了学而优则仕的青云之路.这篇&l ...

  • 王光海 | 读张静老师《苏轼的月亮》有感

    读张静老师<苏轼的月亮>有感 文|王光海 在大自然中,月亮是最美丽.最可爱.最有浪漫色彩.最撩人情怀的物象.张潮有言:"月下听禅,旨趣益远:月下说剑,肝胆益真:月下论诗,风致益幽 ...

  • 想起了苏轼的《留侯论》

    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是著名文学家,他写过一篇<留侯论>,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政论文,曾被收入<古文观止>. 文章根据司马 ...

  • 〔宋代〕苏轼《留侯论》赏析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 ...

  • 新苗圃 ‖ 李娜:感苏轼——读《卜算子》有感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月皎洁,但终为残月,必不圆满.有几人能领东坡之孤苦.我想,为数必极少. "乌台诗案"风波乍起,他,高唱"大江东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