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法汗吐下,病邪排得快
相关推荐
-
辨色法(郑钦安医理真传)
辨色法 气有馀:所现色紫红,口唇如硃,烦躁不宁.色不合病,舍色从病. 气不足:所现色滞暗,青白无神,唇口嘿青.病不合色,卒闭须知.
-
辨认脉法(郑钦安医理真传)
辨认脉法 气有馀:所现浮.洪.长.大.实.数.紧之类.(倘病现阴色不合脉,舍脉从病). 气不足:所现沉.迟.细.微.虚.短.涩之类(倘病现阳色不合脉,舍脉从病).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七九:用了汗吐下的方法以后口渴了,代表病邪已去
7月3日 七九:「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而心下悸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所以在病人感觉很渴而且脉浮的时候,就要想到「五苓散」. 如果渴而且壮热,午后潮热,那是白虎汤证,平常看到渴很 ...
-
学习,联想,转化!运化,汗吐下,玄府!
关于"运化" 尝谓脾主运化,殊不知五脏六腑皆有运化所主,非独牌也.肺之宣降,非运化不能行其事.肝之疏泄,非运化不能见其功.心主血脉,非运化不能血流行.肾者主水,非运化能调节乎?况, ...
-
少阳病包括最多,用好了疗效最神奇,仲景禁汗吐下有二条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 经曰.少阳之至.其脉弦.故头痛发热者.三阳表证所同.而脉弦细.则少阳所独也.少阳经兼半里.热气已动.是以不 ...
-
《医学衷中参西录》26.少阳病提纲及汗吐下三禁
阳明之热,已入府者,不他传矣.若犹在经,而未入于府者,仍可传于少阳.而少阳确实之部位,又须详为辨析也.夫太阳主外,阳明主里,而介于太阳.阳明之间者,少阳也.少阳外与太阳相并则寒,内与阳明相并则热,是以 ...
-
《伤寒悬解》治法纲要——吐下宜忌
不可汗下四章 不可汗下一 伤寒发热,口中勃勃气出,头痛目黄,衄不可制,贪水者必呕,恶水者厥,若下之,咽中生疮.假令手足温者,必下重便脓血.头痛目黄者,若下之,则两目闭.贪水者,脉必厥,其声嘤,咽喉塞, ...
-
金匮诵读33丨百合病汗吐下后
尤在泾注解 (二)人之有百脉,犹地之有众水也,众水朝宗于海,百脉朝宗于肺,故百脉不可治,而可治其肺.百合味甘平微苦,色白入肺,治邪气,补虚清热,故诸方悉以之为主,而随证加药治之,用知母者,以发汗伤津液 ...
-
手脚长小水泡此为汗庖疹又称汗疱症中医治法
手脚长小水泡此为汗庖疹又称汗疱症一般春末夏初开始发病,夏天加剧,秋冬季可自愈.主要表现就是手部皮肤出现密集的米粒大小水泡,呈半球形,略高于皮肤表面. 多见于手掌心.手指侧面以及指端,严重可累及手背的 ...
-
出汗是否排毒?兼说中医之汗!
很多养生机构经常打着出汗排毒名号进行某种事情.答案也肯定的,出汗不是排毒.这里不多表述,这里单纯讲一下中医认为的汗! 汗,中医认为有正常之汗,也有病汗之分. 正常出汗不要多讲大概活动,劳动,餐饮,食用 ...
-
水肿治法上肿多风宜乎汗,下肿多湿利水泉,...
水肿治法 上肿多风宜乎汗,下肿多湿利水泉,汗宜越婢加苍术,利用贴脐琥珀丹,外散内利疏凿饮,喘不得卧苏葶先,阳水热浚湿神佑,阴水实脾肾气丸. 疏凿椒目赤小豆,槟榔商陆木通羌,秦艽大腹苓皮泽,外散内利两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