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儿时琐忆(11)时代淘汰了它们 ||章永海

(0)

相关推荐

  • 村庄物语︱闲物志:窝子,烘篮子

    2018年的12月初,我参与了县里面组织的一次扶贫资料检查.在杨湖镇的一户农家,发现了两个物件,也是稀罕物-- 一个是窝子,一个是烘篮子. 窝子看起来很大.圆口,小底子.长长的荆条编成.歪垮着,搁在瓦 ...

  • 25个传统老物件,我猜你第一个连名字都叫不出来!

     众所周知,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和漫长的手工业发展史.         因此,也产生出了许多独具民族特色的民俗老物件,以及传统手工器物.         在工业化的时代,这些老物件尽管正慢慢消失,却也 ...

  • 击石取火与洋火

    六十年前的那些事儿 (3)击石取火与洋火 那时点火可不像现在这么不费吹灰之力.不用说打火机,就连火柴也没有.我刚开始记事的时候,记得还是用火纸.火镰和火石来取火的.火纸就像现在练书法用的毛边纸似的,可 ...

  • 【往事】儿时琐忆(10) 拐磨 ||章永海

            在我童年时代,上世纪的40,50年代,大多数农村人家自己种粮自己吃,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粮食加工也都是一家一户自己解决.记得那时候加工粮食的主要工具就是磨--又称石磨. 那时候,有一种 ...

  • 【往事】儿时琐忆(9) 婆媳俩的针线匾 ||章永海

    从我孩童时开始记事的时候,就记得家里有一个专属于妈妈的物件--针线匾.是一个直径大约50公分左右深10公分左右的浅钵形状的柳条编制品.是专门用来盛放针线类物品的.我记得妈妈的针线匾里的物品有:剪刀,针 ...

  • 儿时琐忆(5)小滿三日 ||章永海

    5月21日,农历四月初十,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也是初夏后的第二个节气.每年的小满,我都会不由回忆起童年时代奶奶总会重复唠叨的两句农谚. 一是"小满三天遍地黄",说的是小满后 ...

  • 儿时琐忆(4)勤劳善良,封建保守 ||章永海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造就一个勤劳善良而封建保守的家庭.我的父亲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之主.生产经营活动的安排,全家经济生活的收支,皆依赖于父亲的运筹,他的思想直接主导着家庭的思想意识形态(这一点不一定是他意 ...

  • 儿时琐忆(6)与牛为伴学农活 ||章永海

           我是农民的儿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跟着父母学干农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倒也学会了不少本领,特别是与牛为伴的农活儿,都能提起我的兴趣.        在农业合作化以前,一般有十亩以上土 ...

  • 儿时琐忆(3)亦粮亦蔬,自给自足 ||章永海

    作者手记:之所以进入耄耋之年还写此儿时琐忆,主要是受胥全迎老师的启迪--我正在拜读他的赠书<忆清江>.读着读着竟勾起了对许多往事的回忆,想把它记录下来,那就从儿时开始吧! 解放初土地改革时 ...

  • 儿时琐忆(7)广惠寺和广惠初级小学 ||章永海

           广惠寺座落在老石桥街东首约300--400米处,北邻里运河,南傍一条宽不足40米的小河(可能叫文渠河).寺庙呈一方形独院,院门朝东,院中有一硕大的香炉.记忆中广惠寺规模不大,畧呈长方形, ...

  • 儿时琐忆(2)农家肥 ||章永海

    作者手记:之所以进入耄耋之年还写此儿时琐忆,主要是受胥全迎老师的启迪--我正在拜读他的赠书<忆清江>.读着读着竟勾起了对许多往事的回忆,想把它记录下来,那就从儿时开始吧! "庄稼 ...

  • 儿时琐忆(1)粪窝子||章永海

    作者手记:之所以进入耄耋之年还写此儿时琐忆,主要是受胥全迎老师的启迪--我正在拜读他的赠书<忆清江>.读着读着竟勾起了对许多往事的回忆,想把它记录下来,那就从儿时开始吧! "粪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