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玺学习:章法的重要手段之“聚散挪移”和“轻重调节”
相关推荐
-
《李璧墓志铭》临写体会—刘猛
刘猛魏碑书法 主研<李璧墓志><张猛龙><爨龙颜><龙门二十品>等各类魏碑 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李璧墓志铭>临写体会 --刘猛 最近几年 ...
-
吴昌硕篆刻及其章法(三)
奇而不怪 篆刻章法,初学宜从汉印平实一路入手,但得平实之法后,若不注意,极易堕入平板之弊.因此一般多从奇入手,以奇取胜. 所谓"奇",就是要超乎一般常规之外,有特别异常.险绝. ...
-
陈同法:临“安北将军章”之体会
我师从刘洪洋先生学习将军印."恣肆",是将军印一种重要的艺术语言. 相信很多同道都有这样的体会:将军印比较难学,特别是很难择取理想的范例,面对满眼的乱头粗服,不知道从哪里学起. 我 ...
-
篆刻的创作
篆刻与篆书 篆刻创作除花押印.肖形印和少数简体字入印外,主要以篆书为创作素材,这就表明了篆书与 篆刻的密切关系.明人赵凡夫曾说:"今人不会写篆字,如何有好印?"甘旸也有:" ...
-
古玺临摹:古玺的章法是古匠人主动追求的结果
我们分析古玺之美,常常从章法入手,于是就有了两种意见:1.古人有朴素的审美追求,这种美会体现在古玺的章法表现中:2.古匠人在镌刻古玺时根本没有想那么多,现在古玺中呈现出来的章法之美,是古人无意之中表现 ...
-
张鼎:古玺学习中的思考与尝试
庚子新春,因疫情,闭居虞山,终对三峰,闻听钟鼓,惟书刻以自娱也.读<石鼓>,篆钟鼎,胸中顿生三代豪迈之气,施之于刀,宛然在焉! 此为一段刻于印章边款的感受,此间因写作需要,笔者用了大概两个 ...
-
古玺学习中的“稚”与“质”
关于书法学习,晚清艺术大师赵之谦在<章安杂说>里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书家有最高境,古今二人耳.三岁稚子,能见天质,绩学大儒,必具神秀.故书以不学书.不能书者为最工.夏商鼎彝.秦汉碑碣.齐魏 ...
-
古玺临摹:如何通过临摹一方古玺学习更多的篆刻知识
学篆刻,临摹是必修课,这就跟书法一样,书法学习要临摹古代的碑帖,篆刻学习要临摹古代的印章.原因很简单,其实就是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中所说的 "唯初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 ...
-
篆刻学习:关于古玺学习,你至少要知道这些内容
在我们这套篆刻学习课程里,古玺印排在汉印课程之后,为什么古玺印出现比秦汉印早,学习篆刻却要把古玺印放在秦汉印之后来学习呢,大致的原因有以下几条: (战国玺的原印) 1.由于中国文字发展本身的原因,古玺 ...
-
细说篆刻章法(2):聚散
我认为,古往今来的篆刻家里,最有"天分"的篆刻家当属赵之谦(他自己也这么认为)吧,这位大神一辈子只刻了360方印左右,而且自用印97方.生前身后能得到他的印章的人并不多,但他的每一 ...
-
篆刻学习:古玺临摹,这4点是章法基础中的基础
本文介绍的这方玺印是我们古玺临摹作业的第十三方,关于这方印的地域判别,专家们有争议.有意思的是这方印是战国官玺里至今发现的唯一一方两面印.它的样式即印文如图: (两面官印) 印面是"仓吏&q ...
-
篆刻学习:古玺临摹作业的第12方,古玺印的经典章法
临摹前的一点思考 大概所有的篆刻学习者都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有没有适合所有篆刻作品的章法原则呢?一旦掌握了这种章法原则,所有的篆刻创作都可以由此找到解决方法-- 这很玄妙,因为,一旦找到这种原则,就像 ...
-
古玺印临摹:再说“疏密”是篆刻章法的常规手段
一方篆刻作品的成功,大部分情况下取决于这方印的章法,这是印学前辈赵叔孺先生的真知灼见,记载在他的大弟子陈巨来的<安持人物琐忆>里,原话是: 刻印章法第一,要篆得好,刀法在其次也,汉印中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