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寅|《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引论:古典诗学的遗产及其价值
相关推荐
-
刘锋杰:现代文论史研究的“三维空间”说
摘要 现代文论史一直以"新文学"作家出身的理论家与批评家作为研究对象,忽略了在同一时空中从事古代文论与外国文论研究的两类学者,这是值得反思的.现代文论史应由新兴文论.古代文论研究. ...
-
段吉方:“西方”如何作为方法 ——反思当代西方文论的知识论维度与方法论立场
摘要 当代西方文论诞生在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复杂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中,当代西方文论反思研究首先应该基于历史文化语境的知识论维度的考察,即考察当代西方文论在知识话语层面上的特性,其次要深入到方法论层面上, ...
-
熊 忭:卜松山《中国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从传统到现代》述评
摘要:德国汉学家卜松山所著<中国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从传统到现代>一书,代表了近年来德国汉学界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最高成就.该书在认知层面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对于中国古代美学精神形成了系统性. ...
-
《“文如其人”命题探微》《文学风格论与当下文学实践》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文如其人"命题,往往具有"实然""应然"双重意义,既在于儒家思想及文人普遍观念 ...
-
蒋寅 | 我的中国诗学之路
长按二维码订阅<中华读书报> 蒙商务印书馆垂青,在"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丛书中收入我的论文自选集.斟酌再三,将书名定为<中国诗学之路--在历史.文化与美学之间& ...
-
蒋寅|《清代诗学史》第二卷后记
一部著作写完,总有许多感慨,尤其是这种写作多年的著作,就像历经艰辛跑完的马拉松,长舒一口气之余,实在是感触良多,甚至不知从何说起. 学者历来就分两种,套一句曹植的话说就是"或好烦文博采.深沉 ...
-
蒋寅|我所采获的他山之石——《日本学者中国诗学论集》前言
这部论集是根据我历年翻译的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论文编选的,十七篇文章大致按内容分为三组:第一组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宏观论述,第二组是有关诗歌史或诗人研究的专论,第三组是关于诗歌意象和语词的具体分 ...
-
蒋寅:拟与避——古典诗歌文本的互文性问题(下)
二.诗歌文本的拟议与变化 互文性概念对于文学研究的重要,在于它指出了先后产生的文本之间存在的一种普遍关联.这种关联在很多时候与模仿无关,事实上,只要一个作者知道某个文本,写作时就会意识到它的存在,诗思 ...
-
蒋寅|《中国诗学》旧履痕
九十年代的学术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格局.不仅学术取向.研究方法多元化,学术观念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种多元化的态势当然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的后现代思潮来解释,但我更倾向于认为,是多元化的出版方 ...
-
蒋寅|“不粘不脱”与“不即不离”——乾隆间性灵诗学对咏物诗美学特征之反思
摘要:"不即不离"与"不粘(黏)不脱"夙被作为中国诗学乃至古典美学的一般命题来讨论,但实际上它们主要与咏物诗的理论反思相联系,且集中于清代乾隆年间,是由性灵诗学 ...
-
蒋寅|二冯诗学的影响与虞山派诗论
吴中自明代以来号称人才渊薮,常熟一邑也是人文荟萃之地.归允肃<虞山先正诗序>云:"吾虞风俗最为近古.里巷社会,少长班白提挈,蔼然有仁厚之泽.其君子涵泳诗书,类多博闻强识.好古之士 ...
-
蒋寅|王渔洋藏书与诗学的关系(上)
藏书作为书香社会的一个标志,作为士大夫生活中的一种雅好,不仅关系到文化的保存和传播,也关系到文学创作的兴衰.一个作家所读的书,不仅关系到他所受的传统的影响,也关系到他文学素养的形成和写作 ...
-
蒋寅|王渔洋藏书与诗学的关系(下)
三.渔洋藏书的下落 王渔洋晚年看到曹溶身后藏书散落,曾在致友人的信中表示伤感.岂知他自己过世后,藏书也沦于同样的命运.起先长子启涑支撑门户时,藏书并未分散.雍正 ...
-
蒋寅|理论的巨人和批评的矮子——漫说王夫之诗学的缺陷
在不同的时代都有这样的人物,没有人会否认他们的伟大,但却不知道将他们放在什么位置上合适.他们的伟大正在于孤高地独立于任何群体和潮流之外,而他们所以能苏世而独立,则又在于卓荦不凡的禀赋.这种禀赋带给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