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疑难:第7条“发于阳……发于阴”,具体指什么?
相关推荐
-
论《伤寒论》太阳中风属外感阳邪(上)
李宇铭 摘要:太阳中风证在<伤寒论>第2条的四大证"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均是由风邪所致.风为阳邪,故亦主热,因此太阳中风亦可理解为表热证.若按表虚表实而言,太阳中风相对于 ...
-
详解六经八纲辩证体系
上一篇文章,我们讨论了张仲景的六经辩证体系,不能用<黄帝内经>的脏腑经络理论来解释,必须用八纲理论来分析六经辩证体系.可以说,六经是来源于八纲的,六经是从八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今天,我 ...
-
《伤寒论》第001条:大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第1条:大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1太阳 太阳,太阳本身就带着偏性,就是太过.太阳,如同天上的太阳,很明显,作用也很强,对人体就是太阳经,在五运六气里属太阳寒水.太阳,属于表阳.这是三个 ...
-
宋版《伤寒论》第8条“足阳明”考
宋版<伤寒论>第8条"足阳明"考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此"足阳明",通行教材 ...
-
《伤寒论》笔记: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太阴对里病,少阴对表病,这两栏制表弄反了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仲景写这本书,他的目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经方学社 7月6日 第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上面说的是开始,一日.这个说过了两天三天的时间. 那么如果这个病传,一定是有征兆的,传哪去呀,它由表往里传,或者传阳明,或者传少阳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7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7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9,30条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 ...
-
《伤寒论》第58条的深思
实践证明,一部<伤寒杂病论>是值得每一个中医大夫终生必修的经典,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实实在在地训练临证看病的本领,还在于实实在在地达到显效乃至治愈的标准,更在于它使医者能够对某些疑难病症(如糖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6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6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66.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厚朴半斤,炙,去皮 生姜半斤,切半夏半升,洗甘草二两人参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8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8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 甘草,炙,各三两 附子一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