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人:《弟子规》的总纲领
相关推荐
-
论语使用手册1.6
论语使用手册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孝悌的顺序与结构 2.谨而信,泛爱众与兼爱的不同 3.怎么理解行有余力? 1."弟子" ...
-
星子: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读《论语》有感|随笔
星子:有朋自远方来 --读<论语>有感|随笔 文/星子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他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影响较大的私授弟子的老师.虽然是第一 ...
-
论语与我(六)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整个句义容易感受,每个人都能觉出意思.可字义与词义总是困扰着人,因为我们总想去解释,而且喜欢逐字解释,好带来新的思考. ...
-
【第6期】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6章》孔子对少年弟子提出哪些要求?
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6章>孔子对少年弟子提出哪些要求?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quo ...
-
行有余力
行有余力 [拼音]:xíng yǒu yú lì [释义]:意思是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出处]: <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 ...
-
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1-6)
大家应该还记得<学而>第二章有子讲的"其为人也孝弟".有子的看法与孔子的看法有什么差异?孔子的观点和有子的观点相比,又在哪些方面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呢? 子曰:&quo ...
-
再读《论语》:学而第一.6
再读<论语> 学而第一 六 子曰:"弟子入则孝(1),出则弟(2),谨而信(3),泛爱众,而亲仁(4).行有余力,则以学文(5)." [注释] (1)弟子入则孝:弟子, ...
-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浅说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在家要孝顺父母,外出要恭敬兄长.谨小慎微,言而有信,同时,博爱他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好以 ...
-
论语精读(7)精神力量从哪里来?
论语(7)精神力量从哪里来?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精神力量都是从小事里产生的,一个人有所爱,爱得越深,力量就越大,而这些东西一般人都不相信,很多 ...
-
弟子规的总叙--《论语》笔记+面试真题(6)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一.弟子规中的孝道 上一句"道千乘之国"讲的是治国,但治国是大事,不能一蹴而就 ...
-
弟子规(总叙)
第172期 编者按:应听众要求,汕头朗读者公众号在周未推出国学系列朗读作品,让我们和家中的小朋友一起在传统文化里熏陶.现为汕头朗读者陈沛和她女儿陈彦彤小朋友朗读的<弟子规>(总叙),敬请收 ...
-
弟子规丨开宗明义:总叙(第一课)
<弟子规> 作者:李毓秀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芙蓉师友分享 <弟子规>一共讲了113件事情,是人生幸福.快乐.吉祥的根本.是 ...
-
精选《弟子规》20句名句,学规矩,学做人,学为人,学处世!
<弟子规>原名是<训蒙文>,为清朝秀才李毓秀所著,共有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个字,三字一句,二句或四句连意,和仄押韵,朗朗上口,其寓意深刻. 精选<弟子规>20句名 ...
-
焦爱民丨详说弟子规之十四:
谨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步行时要从从容容,站立时要端端正正.施礼作揖时,前身要弯下去,呈现深圆 ...
-
《弟子规》图文详解 全文注音 有声读诵 视频易解
梅语文教育/阅读/朗诵/写作 <弟子规>由清代李毓秀著,三字一句,合辙押韵,入孝出悌,符合礼教,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蒙学课本.人的幼年是其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启蒙教材作为这一阶 ...
-
楷书字帖《弟子规》
<楷书行书> 书法作品欣赏 微信号:shufaf 公众号:楷书行书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
国学启蒙教育《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国学经典,受益匪浅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 ...
-
【传统文化】弟子规的前身“训蒙文”
点击绿色按钮⊙聆听 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著<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训蒙文和<三字经>类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