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老子说:柔弱胜刚强。其中的逻辑,只有列子讲明白了
相关推荐
-
胡说《老子》47 —— 道之动用
在前一篇文章里,为了进一步阐述先天一炁是啥.胡涂医串讲了一下<老子>第四十二章.这一章咱们来看看<老子>第四十章.为什么要这样来讲<道德经>呢?因为<道德经& ...
-
《道德经》第36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原文] 将欲歙之①,必固张之②: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③.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④,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⑤. [注释] ①歙:收敛,收缩. ②固:暂且, ...
-
《道德经》第76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原文]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犒.故坚强者死之徒①,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②,柔弱处上③. [注释] ①徒:一类的人. ②下:劣势. ③上:优势. ...
-
《道德经》36章: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原文: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一部分: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 #老子 #国学 #谋略 #智慧 #人生感悟 #好书分享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 #老子 #国学 #谋略 #智慧 #人生感悟 #好书分享
-
【曾添推荐国学经典】《道德经/老子》全文
<道德经/老子>全文 <道德经> 简介: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 ...
-
道德经妙解丨26 超越逻辑的高等智慧
26 超越逻辑的高等智慧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 ...
-
感悟道德经 | 老子这段话,道尽养生之道,处事之道,自然之道!
戳蓝字关注☛ 得明健身 前天 美好的一天 从得明健身开始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五千言>. 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今天小 ...
-
《道德经》第五章的逻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微信公众号:luojijieguwen 要想充分理解本章的含义,首先要正确理解&quo ...
-
《道德经》第四章的逻辑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微信公众号:luojijieguwen 冲是形容道的,是说到道个容器一样,是有内部空间的, ...
-
《道德经》第三章的逻辑
"不尚贤,使民不争",这段话强调的是两个方面,两个主体.一个方面是"不尚贤",另一个是"不争",二者主体不一样."不尚贤" ...
-
古装剧:历史逻辑还是要讲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4-21 03:46 [影视锐论] 作者:闫 伟(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副主任).朱 斌(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近 ...
-
傅佩荣:道德经开篇两句究竟在说什么?讲个古代的鬼故事你就懂了
老子说完"道可道非常道",为什么紧接着要讲"名可名非常名"?玄之又玄的话,为什么西方学者更好懂?关注国学馆,关注更多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