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豆腐
相关推荐
-
中国人花式吃豆,哪一碗是你的菜?
有时候,看着千奇百怪的豆制品,总想感叹一句:中国人也太爱吃大豆了吧? 作为大豆的原产地,中国已有近五千年的种植历史.早在黄帝时期,大豆"菽"便与黍.稷.麦.稻并称"五谷& ...
-
为什么女人要多吃豆腐?答案在这里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 成年人每周吃105-175g大豆 今天吃来吃一块「北豆腐」吧 点击查看,往期食物解剖 还想知道什么食物,用「知食记」查查吧
-
顾茂权 | 大豆
[往期回读] 大 豆 宝应 顾茂权 大豆在古时候有一个文绉绉的名字,叫做"菽".是为五谷杂粮之首. 有两句成语与豆紧密相关.一个叫做"啜菽饮水",意思为喝 ...
-
用豆浆机或料理机磨豆腐,自制豆腐其实就这么容易。
偶尔在家做一次豆腐也是一种乐趣,就当作是在做游戏好了.用豆浆机或料理机的果汁功能可以磨豆浆做豆腐. 昨天磨的豆腐副产品:甜豆花 和小时侯吃的 妈妈做的 豆腐脑一样的味道! 用清水把豆子洗干净,泡3到5 ...
-
中秋节家里自己打豆腐,试试用这种方法,600克黄豆腐做一大盆
马上中秋节啦!以前妈妈在的时候,过年过节家里都会自己磨豆腐,自己磨的豆腐豆香味十足,比外面买的口感要好. 其实做豆腐看起来复杂,其实很简单.一般有盐卤豆腐.石膏豆腐.醋点豆腐.内酯粉豆腐等.不过做豆腐 ...
-
【转】乡土散文:做豆腐的彭大爷
故乡人念过书的少,念,也就是几年私塾,识的那几个字早被困苦和劳累给骗去吃了.因为故乡人杰地灵,再加上奇山灵水,所以就出了不少的聪明人,我家房后彭大爷就是其中一个.彭大爷两口子一连生了六七个孩子,有姑娘 ...
-
王德明乡土散文:【豆腐坊】转自《中国乡村》
豆腐坊(散文) 小时候,村里有一个豆腐坊.在豆腐坊里,村民们是可以直接用豆子换豆腐的,特别是在青黄不接的春天.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常到豆腐坊去玩儿,为的是能够时而混口刚出锅的热乎豆腐吃. 豆腐倌儿姓 ...
-
乡土散文:家
老家怀想 家对我来说太普通了,可什么是家呢?是高楼别墅还是民房土瓦?是生活的港湾还是不老的牵挂?家对我来说就是父母住的地方,有父母就有家.有一首歌唱得好"家有父母的情,家有父母的爱,父母在家 ...
-
乡土散文:交公粮
难忘那时交公粮 我出生于农民家庭,并且亲身经历过多年的交公粮过程,品透了交公粮的滋味.而这种在我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制度,于2006年给全部取消了.那一时刻的如释重负之感和无比愉悦之情,充满 ...
-
乡土散文:菜窖
记忆中的菜窖 "菜窖"一词对于现在人来说可能是陌生字眼.可对于我这个上世纪60年代出生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因为小时候北方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菜窖.菜窖是北方农村用来储存 ...
-
乡土散文:老屋依旧在,无处话凄凉
任凭时光如何变迁,留在心底的那份记忆是无法忘怀的.曾经满园的欢笑,吵吵闹闹,鸡鸣狗叫,上树爬墙 ,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而有些人却再也见不到了. 再一次老家,回到爷爷奶奶曾住过的老屋,心里 ...
-
乡土散文:推磨
磨道·推磨·磨面 总有一块热土令人魂牵,总有许多往事记忆犹新. 一个阳光明媚星期天,我回到五十里外的老家.吃过午饭,闲着没事儿,出大门右拐正北走了百十米远.走到路口往左前方看,有一块不太规则.有点艺术 ...
-
乡土散文:远去的土灶台
2021-04-27 08:30:00 这些日子,每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常常在梦境里穿行,在故乡的烟雨中徘徊.饱经风霜的老树在浅睡低眠,孤独寂寞的老屋亦沉默无语.脑海中忽然想起老家的土灶台,那红 ...
-
以张文翰散文《忆母背柴》为例谈乡土散文的重构和本土化语言之美 || 作者 尹新武
乡土散文的重构和本土化语言之美 --以张文翰散文<忆母背柴>为例 作者 | 尹新武 乡土散文是和乡土小说并驾齐驱的重要文学现象.随意翻开一本中国散文集子,其中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