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艺录丨谈旧体诗创作中“古典”与“现代”的冲突与会通(二)
相关推荐
-
20世纪诗词研究的文学立场
编者按 中国古典诗歌自有其艺术规律,多元并存既是历史真相,也是现实.只有历史地整体地关照,才能把握诗词发展的走向和症候:只有回到人的实践和存在现场,诗词才有创新与发展的活水源头."20世纪诗 ...
-
2021年我们如何欣赏、评判和练习写作诗歌?(三)语言的现代性
三.诗歌语言形式的现代性 诗歌首先是一种语言(语音),语言的本质功能是表达内容,语言形式是为了服务于内容题材.这个逻辑关系表明:最能全面.准确.直接.及时.深刻地书写当下现实时代内容,同时保持诗歌的诗 ...
-
从“九头鸟诗阵”看“守正创新”视域中的当代旧体诗词创作内部生态
郎晓梅 "近代第一期意识到中国诗该有新的出路的人要算是梁任公夏穗卿几位先生."朱自清曾在<论中国诗的出路>中如是说.梁启超于1899年发起的"诗界革命&quo ...
-
青莲荷田田诗论:我的生命不能没有诗
作者简介 李恒生,网名:青莲荷田田,彝族.籍贯:云南楚雄.现居楚雄.热爱古典诗词.现代诗歌.散文.曾在<诗刊子曰><诗潮><诗国><当代诗词><香 ...
-
旧体诗笔记||如何看待诗词大会?
这几年中央电视台一直在搞中国诗词大会,我们首先要承认这个节目的出现有它的积极意义.现在人们的国学素养太差,传统文化不被重视,通过这个节目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热爱中国古典诗歌,让传统文化慢慢复兴,这当然 ...
-
【云帆品读】朱一帆:段维故园诗词创作论
段维故园诗词创作论 作者 / 朱一帆 内容摘要 田园诗是中国诗歌史上一支重要的诗歌流派,以东晋陶潜为发端,该流派在盛唐时发展出王摩诘.孟山人两位巨擘,在其影响下,后世的温飞卿.范成大.辛稼轩等在田园 ...
-
告别流派叙事:当代旧体诗词刍议
有一种说法我始终不太赞成,说是这些年的旧体诗坛大抵可以分为三个流派或三种类型,所谓"学院派诗人""老干体诗人"和"网络诗人".其实,人为地分 ...
-
词艺录丨谈词调中的“移宫换羽”,试论人对于词乐的尝试
前言 曲子词中之词牌名大多一目多名,部分词牌是因词作.字数而另为名,如<念奴娇>因苏轼词唱"大江东去"而以<大江东去>为名:又因其字数为100字,又名作&l ...
-
词艺录丨论《白石道人诗说》中技法旨意
前言 <白石道人诗说>诗论,其旨则是"扬长避短",所谓"易言人所难言"."难处难说易处易说"."诗四面之论" ...
-
词艺录丨《金荃词》与《浣花集》,谈令词章法结构之疏密
原创无聊到巅峰2019-06-24 02:56:05 前言 大凡称艺术者,不外乎"艺"与"术"之合,术即技巧.法门:艺即主题之表现力.感染性.倘若无技巧,便无法 ...
-
词艺录丨论近律令词中的“倚声”之学
前言 词谓之"音乐文学",虽自两宋之后歌法情致无从展现,但于词中句法.韵位之特有安排,故在吟哦慢颂中终归能想见"倚声而歌"的依稀面貌.即所谓"读先生之 ...
-
词艺录丨论慢词中的四声作用
前言 "近律小令"为词中"倚声之学"之发端,主要就是因为词在"近律"时期对于"声与乐和谐"的问题是并不太讲究的,同时,& ...
-
词艺录丨论词中宫调、乐律
前言 词学即唐五代而生于乐,复元明又斯绝于乐.故自两宋后,所谓倚声之学,仅止于吟咏所得或求诸于前人片语,断无可真付之管弦者.王国维云「今其声虽亡,读其词者,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宣, ...
-
词艺录丨石帚名篇诠评,诸家评前人词皆有夸饰处,勿偏听偏信
前言 历代词评对于前人名家之作,多有夸誉过甚处.刘辰翁谓苏轼是"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较工拙"(<<辛稼轩词序>),陈廷焯评贺铸云 ...
-
词艺录丨宋代词风流变之冲突:“别派”的解放及“雅词”的衰颓
前言 "词学"的发展,似乎一直都并非是顺风顺水,近曲子自隋唐五代而生,但专旨"艳科",<花间>一集流宕斯极,流毒历晚清而不绝:清代冠以"词 ...
-
词艺录丨“龙榆生论词三阶段说”诠评,试探“妙悟”之本质
前言 古典文学理论因为"形而上"的传统环境,其实很少谈"阶段性"的东西,历代词论家或是提出一个终极的目标状态,如李清照臧否前人名家的缺点,却不从阶段性去引导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