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老子》45 —— 得一得啥

原创胡涂医 胡涂医

胡說老子 45 得一得啥.m4a 00:00 15:01
前几天有网友在“茶馆”里转帖了一段关于内家拳论“真意”的话:
“拳经说,'非意成不能用也’。用意不用力。这个意, 是一个明确的技术指标。究竟什么是意?意, 就是'静极生气’。意, 无处不在。每个运动员都在用, 用得好的就是冠军。每个常人也都在用。可惜, 不自觉, 不自知, 身体知道, 脑袋不知道。意, 就是举重前的那一刹那。再具体点, 就是举重前那一刹那的'放松’。意, 在脊椎, 在尾椎, 在'天心’(脑门)。意就是身体最深处的肌肉, 最根本的愿望, 非全身放松感觉不到。……”
我回复她说:
“此段论述颇有真知,但未得真传,更未见性。
内家拳以真意为主宰,但要以一气为用,以浑圆为体。浑圆为何物?古人也叫“混元”。混元非别物,唯有至道是!浑圆气或混元气,则是道气。道气,就是先天一气,生死均由它,更何况区区动手打架呢!先天一炁之至真,非后天的精气、力气可比。此先天一炁,先天地之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历代武林前辈,真正的高手都要站桩以“养勇”,这个“勇”字很多前辈说不清楚,“勇”者,“不敢”也。老子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为何“不敢”乃“勇”?老子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养勇,说到底,养的就是先天一炁。人若能得此先天至真之一炁,则内外家拳乃至一切武功的动静、松紧、虚实、进退、起落、开合、刚柔等等,无不合阴阳之大象。阴阳无始无终,内力自然如环无端绵绵不绝。动静、松紧、虚实、进退、起落、开合、刚柔等等无不自然而然,无可无不可。盖因真意所动,能刚能柔,能横能直,能开能合,能挡能破,可虚可实。医家传人,莫不深明此理,只是明道之后,不愿意和人动手较量罢了。”
上面所说的“一炁为用”,就是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九章里说的“一”。请看: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穀。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在天地阴阳未判鸿蒙未开之时,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的,就是先天一炁。先天一炁浑然一体,无高无下,无前无后,无大无小,非阴非阳,非内非外,非彼非此。只能用“一”来形容。天地万物皆依此先天一炁而生。(参阅《医家秘传——“玄关”vs “先天一炁”》)。“道从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在阴阳始判之际,阳清上浮,阴浊下降,遂为天地。天得此“一炁”,使得天道运行。它效法大道效法得最好:日月星辰运转毫不混乱,风云雷电兴作自然发生,四季更替井然有序。如此清明之象,皆因得先天一炁之妙用。故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先天一炁,非阴非阳而有大平衡。宇宙诞生之后,阴阳已判,清浊已分,浊阴下降成为“地”。地因得先天一炁之妙用而自然运转,安宁稳固。若这个大平衡被破坏,阴阳失去统一,就会“地发杀机,龙蛇起陆”,山崩地裂,灾祸四起,不得安宁。故曰“地得一以宁”。
大道无形无象,先天一炁亦无形无象。这个无形无象的大道,却能生育有形有象的天地万物,靠的就是“神”。中国老祖宗所说的“神”,是指先天一炁所产生的“阴阳”。所以《周易》说“阴阳不测之谓神”,又说神“妙万物而为言者”。“神”是啥?神就是那个不会死亡,无生无灭、不来不去、如如不动、灿然独照的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所以基督教所说的“神”是造物主也没错:)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 (参阅《胡说《老子》9 —— 着意无为》),这个生万物的“神”之所以至妙至灵,能得阴阳二气交感生成万物,皆因其得了先天一炁之妙用。故曰“神得一以灵”。
天道悠悠,损有余而补不足,以达自然平衡。山谷在低处,水自然从高处往下流,使其自然充盈。山谷之所以能无为而盈满,全因效法先天一炁之无为而自然所致。故曰“谷得一以盈”。人若能效法山谷,把自己空了,心念无为了,自然气机充盈。这是入静、入定、养气、聚能的大法。
天地万物,因为获得先天一炁之妙用,阴阳合而为一,才能生出万物,否则就是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故曰“万物得一以生”。
侯王为人世之尊贵居上位者,而常以孤家寡人之下位自称,这是上下折中的一种平衡,如果侯王真能做到止于至善而达于中,能处下,善听纳谏,谦下柔弱,不贪不横,天下百姓就可以安享泰平了,这是侯王效法先天一炁之妙用。故曰“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可见,天之“清”、地之“宁”、神之“灵”、谷之“盈”乃至侯王之“贞”,均是先天一炁之妙用所致。若是不能获得先天一炁的妙用,天无法保持其清明,天就会破裂。地若不能保持其安宁,地也会地动山摇。神不能保持其灵明,就会散失其生成万物的功能。谷若不能保持其盈满,必然就要成为枯竭的空谷。万物若不能继续生长,就会灭绝。侯王若不能通过处下来保持其高贵,就会被推翻。这一切的可能,皆是因为无法守持住先天一炁之妙用。故曰:“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所以合道的做法是:处下、处柔、处低、处弱。好比尊贵、富贵的人更应该不露富,身居高位的人更要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理,要以下面的人民群众为基础。这个道理本来就如“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样。过去的侯王也懂得自称为“孤”、“寡”、“不穀”,这难道不就是以“贱”为“本”吗?侯王这样做,就是懂得身处高位时要更加谦卑才能合于至道。故曰“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穀。此非以贱为本邪?”
盖楼房要从最基础的地基上盖起,造车也是一样的道理。一部无论多么复杂的车,都是由许多大小各异长短不一的零件组成。这些零件在还没有被整合成一辆车之前,都是“各有特色”的,一旦造成了一辆汽车(当然,老子的年代没有汽车),所有的长短、大小乃至各自的特性都消失于车中了。所以人生多不如少,多最后溶于少。练功也如此,越多伎俩离道越远!这就是“故致数舆无舆”。
明白了这些道理,就不应该贪爱琭琭美玉,不该嫌弃粗糙丑陋的石头。其实玉石本来也是石头中来。不分别、不计较、不比较,玉和石一样不能吃不能喝,但平常心看之可也。故曰“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说了这么多,这先天一炁是啥?万法归一归到哪里?子时到了,睡觉去。
胡涂医
2017年5月1日
(0)

相关推荐

  • 高恒解《老子》之三十九

    高恒解<老子>之三十九 3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一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 ...

  • 慢读|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道德经>全文朗读(原文完整版) 音乐: 中国传媒大学张鹂 - <道德经>全文朗读 <道德经> 第三十九章 -1-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道是唯一的,所以又称之为一.得一就是得道.天地神谷万物之类,它们如何得道?这是无法回答的问题.人可以通过 ...

  •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九章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九章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 ...

  •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章 原文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章 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此章名曰:中正者生. 何谓中正者生 ...

  • 篆刻老子|无誉

    欢迎光临篆刻学堂 闲坐窗前,赏一枚印 读一本书,解一个字 无誉 01 作品简介 印文:无誉 作者:早飞 材料:寿山石 尺寸:18×18毫米 02 诵读经典 道德经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

  • 胡说《老子》15 —— 有利无用

    修道要真正入门,得把功夫做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结成金丹,心现光明.社会上很多研究内丹的专家,很多人只是从"学术上"去研究,他们一辈子也结不成金丹.社会上 ...

  • 胡说《老子》21 —— 虚空大定

    大道夷.希.微,故不可视.不可闻.不可搏.那么我们如何体悟大道之微妙玄通呢?在上一章里,老子通过对上古那些有道之士的描述,让我们略窥其要. 普通人的一生,总为耳目所欺.哪怕是许多禅门老参,若无法体解大 ...

  • 胡说《老子》20 —— 耳目所欺

    太上反复告诫"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毕竟"道"是夷.希.微--不可见.不可闻.不可搏,无色无状,无名无相.因其"无",故哪怕在九天之 ...

  • 胡说《老子》27 —— 同与不同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说: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 ...

  • 胡说《老子》19 —— 执古之道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四章里再一次阐述"道"长啥样,如何修证才能"见道".悟道.太上曰: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 ...

  • 胡说《老子》12 —— 上善稳赚

    天地万物,但凡能够承载别的事物的,一定比所承载的事物强大.长久,比如大地承载房屋.人类,房屋塌了,人类死了,大地还在.太虚承载着各个星球,星球坏了,太虚还在.所以悟道的人,不会为了追求自我的长生久视而 ...

  • 胡说《老子》11 —— 玄牝之门

    古往今来,<老子>第六章都是医道两家的秘传内容."玄牝之门"究竟在哪儿?太上说"是谓天地根".所谓"根",当然是根源.长养天地的 ...

  • 胡说《老子》10 —— 后身外身

    虚心实腹的功夫,要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才能得先天一炁之妙用.老子在<道德经>第七章接着说: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

  • 胡说《老子》5 —— 大道无情

    时间还早,咱们来看看<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