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字农业赋能,传统配肥站再升级!

《北方农资》记者 张亚静

测土配方施肥是满足农民定制化需求的农资供给模式,进一步降低农民的采购成本,改善土壤环境,配肥站历经多年发展后,如今进入了瓶颈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农业上下游协同步伐将加快,通过“赋能+服务”帮助传统配肥站转型为科技与制造的综合服务商。8月15日武汉禾大科技有限公司在山东德州陵城区召开数字配肥服务站发展之路交流会,山东地区各大配肥站站长齐聚一堂,畅谈发展目标、经营模式、交流经验,旨在进一步推动德州地区智慧农业发展,将配肥服务站发展推向新阶段。

交流会现场

田原

《北方农资》传媒总编辑田原致辞中指出,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当前,数字技术正在向农业渗透发展,开启了一次具有革命性的数字化转型。在此进程中,传统配肥站需要主动适应潮流,提升数字化生产力,加快测土配方施肥领域数字化发展步伐。作为数字农业领域的先行者,禾大科技一直在不断创新生产方式,通过数字化产品和技术,全面赋能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打造数字农业平台,为种植者实现提质、增产、节本、增效。相信通过禾大科技-数字农业的赋能,传统配肥站定将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

同时,田原承诺,《北方农资》作为农资行业专业媒体,必将联合国内涉农主流媒体,正确引导人们对测土配方施肥的认知,更精准地服务行业、服务读者,为企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做出应有的努力。

刘欢

武汉禾大科技市场运营总监刘欢做《禾大科技数字化赋能农业服务》专题报告,从田小二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到提供精准测土、数字配肥、遥感监测、农业物联网一体化服务,再到数字农场、数字果园平台的搭建,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与会嘉宾理解禾大科技数字农业配肥服务站的服务模式与运营思路。

李建华

德州市陵城区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站长李建华首先就陵城区种植情况进行简要介绍,陵城区 耕地积117万亩,主要种植粮食作物,是全国产粮大县区,去年产量达22亿斤粮食。目前陵城区土壤养分情况如下:有机质15-16;氮含量90左右;磷含量30左右;钾含量平均170-180;锌含量2.4左右;土壤缺乏硫元素。会上对配肥站建设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陵城区自2008年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配肥站参与测土配方施肥是构建科学施肥体系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发展中,配肥站规模难以扩大,与质量管控有待加强、管理不规范、技术薄弱有着很大关系,建议配肥站拓展服务,加大科研力度,增强技术创新。邵家数字农业配肥站为传统配肥站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值得在本地复制推广,助力陵城区数字农业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邵广伟

李建华提到的邵家数字农业配肥站是于今年6月6日揭牌成立的,在龙跃合作社邵家村配肥站的基础上进行转型升级,站长邵广伟对配肥站的发展有着更加深刻的感悟。他表示,很早就想对配肥站进行升级改造,一直苦于找不到抓手,在与禾大科技接触后,其数字农业精准服务的理念打动了他,为邵家配肥站的升级注入了灵魂。如今小麦肥、玉米肥均已加入禾大研发的营养母粒,不仅改善了邵家村土壤碱性大的状况,肥料用量也减了下来,小麦肥改为35kg/亩,玉米肥为30kg/亩,产量不降反增,得到了本地农民广泛认可,推广范围也有所扩大。“使用效果眼见为实,上一季的小麦茎秆粗壮,产量大幅提升,现在不用费力宣传,农民自己纷纷上门选购,咱配肥站的产品也找到了卖点。”邵广伟说得底气十足。

介绍产品配方

与会嘉宾就数字农业、服务模式、产品研发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一致认为,随着数字农业和种植管理服务的引入,传统配肥站将迎来新的升级和拓展,数字化智能配肥服务站是未来发展大势所趋。

合影留念

作者:张亚静

编辑:张亚静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