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春天千万不要让孩子吃这些东西!

之前我给腺样体肥大的孩子整理了一份饮食黑名单,家长们都觉得很实用,还在评论区留言让我多讲一些饮食禁忌。最近气候变化很大,天气很潮湿,对孩子的脾胃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俗话说,病从口入,那么在春季饮食上要注意什么呢?今天来说一说。

我常说,顺时养生,顾护孩子也一样。日常的饮食需要根据季节特点来做调整,想知道春季的饮食禁忌,首先要了解春季的气候特点。

春季气候有两大需要警惕的病邪,那就是风邪和湿邪。

什么是风?什么是湿?

风邪:风邪是春的主令,更是“百病之长”,其分为“外风”和“内风”。外风指的是大自然的风,内风指的是肝木不疏,导致身体里产生的“内风”。

春季人体阳气升发,肌肤腠理疏松开放,容易被外风所侵。《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意思是外风侵袭人体,最常伤及的就是人体上部属阳的部位,如头面、咽喉、肌表等,引发外感、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等疾病。

如果孩子长期积食,脾胃功能变差,体内就会有痰饮虚热。中医讲“痰热生风”,当体内的虚火在源源不断地“烧干”津液,肝阴不足,肝火又过盛,身体的气机就会像“风”一样沿着肝经脉络快速流窜,在体内大肆破坏,这就是“内风”,我们常说的“肝风内动”就是这个意思。

湿邪:湿邪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指大自然的湿气;内湿指的是脾脏运化能力下降,水湿内停形成湿浊,形成“内湿”。内湿的根本原因是脾的功能跟不上,也就是脾虚,所以我们经常说脾虚生湿。

春季饮食禁忌:减酸、忌湿、忌动风发物

我经常对家长说,要根据四季气候特点来调整给孩子的食疗方,日常的饮食也不例外。既然我们知道,春季风邪和湿邪会联合作恶,那么在饮食上就要少吃一些会助长这些病邪的食物。

● 少吃酸味食物

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写到:“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简单来说就是少吃酸的,多吃甜的,来温养脾气。肝气在春季活跃旺盛,酸味食物会帮助肝气疏泄,若肝气舒畅太过,会克犯脾土,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

酸性食物

山楂、番茄、柠檬、橙子、百香果、桑葚、乌梅、猕猴桃、酸奶、醋等。

● 少吃易生湿的食物

春季气候潮湿,对脾胃是极大的挑战。若要减少体内的湿气,除了通过食疗祛湿,更应该从饮食摄入着手,从根源上减少进食容易生湿助湿的食物。寒凉、难消化的食物,是最容易生湿的。

1、性味寒凉的食物

性味寒凉的食物大多有清热、滋阴的功效。寒凉、清热的食物容易损伤脾阳,导致脾胃运化失利,加剧湿重的情况;而如果孩子本来就湿气重,还吃滋阴的食物,只会越来越湿困。

寒凉食物

寒凉的水果:梨、香蕉、杨桃、橘子、李子、柚子、枇杷、草莓、竹蔗、柿子、西瓜等。

寒凉的蔬菜:茭白、丝瓜、莴笋、白菜、蘑菇、黄瓜、竹笋、苦瓜、冬瓜、西洋菜、马齿苋等。

寒凉的水产:田螺、海螺、螃蟹、蚬肉等。

2、难消化的食物

脾虚的孩子,进食难消化的食物就更容易导致积食,水谷精微无法被吸收,滞留在脾胃就会转化为湿滞。

难消化的食物

肥甘厚味,如过多的肉类、炸鸡、烧烤等;甜腻之物,如糖果、点心等。

● 少吃动风发物

发物分为动火发物、助湿发物、动风发物、冷积发物、动血发物、动气发物等。风邪是春季主令,春季要少吃动风发物,以免助长风邪。动风发物容易使人生风,可诱发身体的过敏反应,患有过敏疾病的孩子更要谨慎食用,有湿疹、水痘、荨麻疹等皮肤类疾病忌吃。

动风发物

虾、蟹、鹅、鸡蛋、椿芽、蘑菇、慈菇、螃蟹等。

春季多吃健脾、祛湿、疏肝食物

上面和家长讲了一遍春季饮食禁忌,家长可以收藏起来,平常给孩子安排饮食时多对照参考,帮孩子避避坑。

结合春季的气候特点,家长可以在孩子消化好、无病痛的时候,给孩子吃点健脾、祛湿、疏肝的食物。另外,辛味食物可以向上发散、振奋阳气、通行气血,有助于孩子阳气升发,可以适当给孩子多吃一点。

辛味食物:陈皮、生姜、葱、蒜、洋葱、香菜、茼蒿菜、韭菜、白萝卜等;

健脾食物:白术、山药、陈皮、太子参、茯苓、白扁豆、薏米、花生等;

祛湿食物:木棉花、土茯苓、赤小豆、白扁豆、砂仁、鸭肾等。

疏肝食物:佛手、鲈鱼、菊花、牡蛎、枸杞等。

最后,需要再提醒家长的是,每天“10秒判消化”的任务还是要坚持,发现孩子积食要及时地消食导滞,吃三星汤 素食,连续2~3天。消化的时候再健脾胃。

▍推荐课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