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寅|阮籍与酒:政治恐怖下的生存策略
相关推荐
-
魏晋玄学与庄学新变
尚永亮 两汉经学至东汉末年已溃不成军,随着士人群体意识的自觉以及曹氏父子政治方略的转变,一股新的思潮勃然而起."学者以老.庄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薄为辩而贱名检"(干宝<晋纪 ...
-
王戎由儒人玄探析
孙 丽摘要:王戎生于儒学世家,却长于玄学盛行之时,他最终由儒入玄,与他极强的思辨能力.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仕途经历密切相关.而他作为西晋时期琅邪王氏家族的代表,其思想的变化,折射出了王氏家学在面临新的 ...
-
魏晋之际血雨腥风,“竹林七贤”核心阮籍是如何自保的?耍酒疯!
我国魏晋之际政治多变,最高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互相残杀.司马懿父子先后用阴险残酷的手段,血洗曹魏集团,逐步夺取政权.生活在这一时代中许多正直的文人.名士,鄙视这种无休无止的权力斗争,更害怕卷入漩涡之 ...
-
蒋寅:拟与避——古典诗歌文本的互文性问题(下)
二.诗歌文本的拟议与变化 互文性概念对于文学研究的重要,在于它指出了先后产生的文本之间存在的一种普遍关联.这种关联在很多时候与模仿无关,事实上,只要一个作者知道某个文本,写作时就会意识到它的存在,诗思 ...
-
蒋寅:作为诗美概念的“老”(下)
三.与"老"相关的负价概念 与"清"一样,老也不是个纯粹的绝对正价的审美概念.正如许印芳所说:"凡天地间事物,有一美在前,即有一病随之于后.惟诗亦然: ...
-
蒋寅:杜甫与中国诗歌美学的“老”境(下)
五."老"的发现与表现 杜甫不仅是诗歌美学中"老"境的发现者,同时也是身体力行的创造者.他晚年写作的最大特点,就是与持续不断的反省相伴.而对庾信文学老成之美的发 ...
-
蒋寅 | 忏悔与淡忘:明清之际贰臣的典型心态(下)
三.龚鼎孳的淡忘与救赎 与钱.吴二人仕清后的苦痛悔恨相比,被人讥为"三朝元老"的龚鼎孳(1616-1673)则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姿态.龚鼎孳在许多方面都与钱谦益形成对照,两人都娶的是 ...
-
蒋寅|现代学术背景下的中国诗史尝试——重读李维《诗史》札记
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也是个历史的国度,诗学与史学自来就是最发达的学问.然而,融合二者的学问--诗史却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如果说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及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 ...
-
蒋寅|有罍有酒 酌之惟人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商钩连乳丁纹羊首罍) 一个人喝酒是饮食,与别人共饮就成了文化.独自喝酒可以不拘坐相,不讲究菜肴,不讲究酒品,适意即可.与别人共饮,除了酒菜本身之外,还关系到饮宴的场 ...
-
蒋寅|科举阴影中的明清文学生态(下)
三.举业对文学写作的具体影响 从明清两代对八股取士的批判及时文与文章的分流来看,社会普遍的价值观显然更重视诗古文词写作.然而现实中影响力更大的是科举,它所造成的彻底排斥传统学问和文章的结果,恰好产生与 ...
-
蒋寅|再论王渔洋与清初宋诗风之消长(下)
三.宋诗风之高扬 王渔洋任扬州推官五年间,不仅取得骄人的创作成绩,还利用自己的家世背景和政治地位,积极结交江南遗民诗人,赢得这一群体的赞誉,隐然树立起新一 ...
-
蒋寅|王渔洋藏书与诗学的关系(下)
三.渔洋藏书的下落 王渔洋晚年看到曹溶身后藏书散落,曾在致友人的信中表示伤感.岂知他自己过世后,藏书也沦于同样的命运.起先长子启涑支撑门户时,藏书并未分散.雍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