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者不相谋——《论语》悟读【408】

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合不与为伍。

《论语》第十五篇第三十九章:

【原文】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

孔子说:“道德见解不同,是不能共同谋划事情的。”

【悟读】

人心自古多曲折,道不同者不相谋。

《易经·遁》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意思为,天下有山,天就隐蔽,表面看是山逼退天,其实天在俯临着山。小人当道,横行于世,君子不可以恶待恶,须自甘隐退,阔别小人。

君子远去,小人当道,离开才是正道。

夫子本章之蕴含思想,与上文同理,可谓千古不易之箴言。对本章之悟读,历来也是仁山智水。

钱穆解道:“各人道路不同,便无法互为谋虑了。”杨伯峻译为:“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傅佩荣说:“人生理想不同的话,不必互相商议。”

诸多解读中,“缠中说禅”的解读,颇具深意。

首先,本章正确的断句应该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其次,“道,不同”,通俗理解是方法和主张的不同。须知《论语》中强调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本章之道,圣人之道,如同大河,大河是不会去“选择”的,也不会去强迫“一致”。

第三,“相”,去声,本义是“观察”,引申为“根据外貌判断人的命运”, 然后就有了 “选择”之意。本章“相”即“选择”的意思,“不相”,即“不选择”。“谋”, 即“谋划、商量办法”等。

东汉时,管宁与华歆是同桌同席之同学。有达官显贵乘坐轩经过门前,管宁视若无睹,华歆却放下书出去看;俩人一同在园中锄菜,发现菜地里有一片金子,管宁把它看作瓦石一样,依旧挥锄不止,华歆却先拣起来看看,然后才扔掉金子。管宁从华歆的行为中看到了其对权贵和金钱的贪欲,于是有了“管宁割席”的典故,史称“割袍断义”。

“道不同不相为谋”,“割袍断义”或是史上最完美的一种诠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