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与细辛的临床应用

麻 黄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入肺、膀胱经。功用有四:一是发汗散寒;二是宣肺平喘;三是行水消肿;四是温经化饮。
临床之初,辨证未精,脉诊未达。遇咳嗽患者,习他医经验,喜用麻杏石甘汤,多有治验,小获薄名,喜不自胜,以为治咳法宝。
逢咳便用麻杏石甘汤,后有老妇告知,药后咳减,但汗出体虚,时觉心悸。尤其是虚咳、久咳之人,初用或可见效,延至二诊、三诊疗效不增反减。
曾自用麻黄6g单味煎水试服,药后确有汗出、头晕、体虚之感。再思及接触到的儿科易感患儿,常有久服麻黄的经历,可见面白无华,山根常有青筋,甚至有黑眼圈,《本草经疏》言:“多服令人虚,走散真元之气故也。”果然真实不虚。而《珍珠囊》言:“去荣中寒。”笔者认为一语道破病机,寒邪外束,荣气被郁,可以麻黄祛之,然荣虚体弱之人,用之却宜慎。
临证日久,脉诊渐精,见右寸脉外紧内空者,常是内有郁热,复加外感寒邪,则用麻杏石甘汤,往往效如桴鼓,且未见明显虚虚之患。
笔者称之为肺郁脉。遇此脉用此方,复诊转方,如证减脉仍有外紧内空之感,仍可再用,许多患者往往药后脉变,则不可再用前方作为巩固之用。
推而广之,思及肺与大肠相表里,痔疮初起,见右寸脉郁者,体壮者以麻杏石甘汤,体弱者用前胡易麻黄,竟也获效。
麻黄的现代应用:

主治疾病:感冒,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骨髓炎,骨膜炎,骨结核,淋巴结核,过敏性疾病等。

麻黄用于风寒表实无汗之感冒;肺气郁闭之咳喘;风水水肿。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本品味辛发散,性温散寒,其气微香,归肺与膀胱经,善达肌表,开腠理,透毛窍,发汗解表以散风寒,为辛温发汗之峻品,被称为“发汗解表第一药”;又可宣通肺气以平喘止咳,凡肺气壅遏而致肺失宣降之咳喘证,皆可配伍应用,为宣肺平喘之良药;且能宣通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水消肿,以治风水水肿。此外,取其温通宣达之性,散寒通滞以散经络阴寒之邪,治风寒湿痹、阴疽、痰核等证。

 细 辛

细辛味辛,性温,入肺、肾经。功用有三:一是发散风寒;二是通利肺气;三是除痹止痛。

最初使用细辛,是在麻黄附子细辛汤以及苓甘五味姜辛汤之中。
麻黄附子细辛汤用于严重恶寒的感冒、过敏性鼻炎,可取得较好疗效,而苓甘五味姜辛汤则是用于急性气管炎,形寒畏冷,痰多清冷,但却又无明显表证的患者,疗效颇佳。
曾遇一患者,干咳少痰,舌红苔少,予以养阴清肺药却无进展,细查其脉,右寸能察觉脉紧而郁,但脉位较深,非麻杏石甘汤浮紧中空的郁象,在养阴药中加入细辛2g,复诊时患者称咳嗽大减。细辛能入肺肾二经,其所发寒气,是直入足少阴之寒,而麻黄所发之寒,应是手太阴肺经之寒,两者寒邪所入层次不同。《药品化义》认为:“细辛,若寒邪入里,而在阴经者,以此从内托出。”也可作为佐证。
从脉而论,使用细辛的脉象,一般是沉弦或是弦紧,但麻黄的紧脉一般是浮紧,如是脉郁作咳的麻杏石甘汤证,更多的局限于右寸,如果是外感风寒所致的表证,则是整体性浮弦而紧的脉,笔者倾向于使用麻桂剂或是柴桂剂,如果沉弦或是弦紧但脉型较细而无力,则会考虑麻辛附剂。
而此例患者久咳不愈,既有舌红少津等肺阴不足之象,右寸脉有紧而郁的见证,所郁脉位较深,采取养阴透邪并用,竟得良效。
细辛的现代应用:
1.风寒感冒。该品辛温发散,芳香透达,长于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宜于外感风寒,头身疼痛较甚者,常与羌活、防风、白芷等祛风止痛药同用,如九味羌活汤;因其既能散风寒,又能通鼻窍,并宜于风寒感冒而见鼻塞流涕者,常配伍白芷、苍耳子等药。且细辛既入肺经散在表之风寒,又入肾经而除在里之寒邪,配麻黄、附子,可治阳虚外感,恶寒发热、无汗、脉反沉者,如麻黄附子细辛汤。
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该品辛香走窜,宣泄郁滞,上达巅顶,通利九窍,善于祛风散寒,且止痛之力颇强,尤宜于风寒性头痛、牙痛、痹痛等多种寒痛证。治疗少阴头痛,足寒气逆,脉象沉细者,常配伍独活、川芎等药,如独活细辛汤;用治外感风邪,偏正头痛,常与川芎、白芷、羌活同用,如川芎茶调散;若治痛则如破,脉微弦而紧的风冷头痛,又当配伍川芎、麻黄、附子,如细辛散。治疗风冷牙痛,可单用细辛或与白芷、荜茇煎汤含漱;若胃火牙痛者,又当配伍生石膏、黄连、升麻等清胃泻火药;若龋齿牙痛者,可配杀虫止痛之蜂房煎汤含漱;细辛既散少阴肾经在里之寒邪以通阳散结,又搜筋骨间的风湿而蠲痹止痛,故常配伍独活、桑寄生、防风等以治风寒湿痹,腰膝冷痛,如独活寄生汤。
3.鼻渊。该品辛散温通,芳香透达,散风邪,化湿浊,通鼻窍,常用治鼻渊等鼻科疾病之鼻塞、流涕、头痛者,为治鼻渊之良药,宜与白芷、苍耳子、辛夷等散风寒、通鼻窍药配伍。

4.肺寒咳喘。该品辛散温通,外能发散风寒,内能温肺化饮,常与散寒宣肺、温化痰饮药同用,以主治风寒咳喘证,或寒饮咳喘证。治疗外感风寒,水饮内停之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清稀者,常与麻黄、桂枝、干姜等同用,如小青龙汤;若纯系寒痰停饮射肺,咳嗽胸满,气逆喘急者,可配伍茯苓、干姜、五味子等药,如苓甘五味姜辛汤。

 麻黄✚细辛

临床情况变化万千,有时候麻黄与细辛又可以配伍使用,而且效果相得益彰。
麻黄与细辛相合,属相须为用,行于外则能解表散寒,活络止痛;行于内则能温肺化饮,通利肺气。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风寒袭肺、肺失宣发所致的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头痛、关节疼痛或咳嗽气喘诸症。
2.用于治疗风寒湿所致的痹病。
3.用于治疗痰饮停肺、肺气内壅,症见咳嗽,气喘,无力,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滑而无力等。
4.用于治疗阳虚阴凝、水饮内停留于胃中所致的心下痞满而坚。
【对药出处】
麻黄附子细辛汤、小青龙汤、小青龙汤加石膏汤、
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千金》三黄汤。
麻黄与细辛的药理:
麻黄

1、发汗。麻黄挥发油、麻黄碱、L-甲基麻黄碱等均有发汗作用,作用强,起效快,作用维持时间长。麻黄发汗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环节有关: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致使水分潴留于汗腺管腔,引起汗液分泌增加;兴奋汗腺a受体,使汗腺分泌增加;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有关部位而产生效应。

2、平喘。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挥发油是其平喘的有效成分,平喘作用机制主要通过以下环节:①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β受体,使平滑肌松弛;②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的a受体,使血管收缩,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③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④阻止过敏介质释放。

3、利尿。以D-伪麻黄碱作用最为显著。

细辛

1、解热。细辛挥发油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2、镇静镇痛。细心挥发油可使中枢抑制加强。
3、抗炎。可抑制炎症发生过程中渗出、白细胞游走及肉芽组织增生。
4、祛痰平喘。细辛挥发油、甲基丁香酚、细辛醚均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而产生平喘作用,细辛醚有一定祛痰作用。
5、强心。细辛醇提取物、去甲乌药碱可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平均动脉压升高。
参考资料/王斌的《临床用药验证录》、搜狐健康、中医药网,一并感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