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在你以为的世界之外,存在着世界的本来状态

(0)

相关推荐

  • 《庄子》:立足于人生的当下,才是自身应该“安”的地方

    一. 人生最有意义的时间是"当下",只有当下才是真实的,过去和未来只存在自己的意识之中,而不在自己的人生之内. 不管你怎么惋惜过去,不管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幻想未来,只有当下这一刻才是 ...

  • 《道德经》:放下主观偏见,以“道心”领悟事理

    人生最大的错误并不在于事件表象的是非对错,而是在根源上缺乏正确衡量事物的标准以及清醒审视世界的内心. 在<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叫做: 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观,纷纷各 ...

  • 《庄子》:世间有智慧的人不多,但自以为聪明的人不少

    一. 这个世上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多,但是自以为聪明的人不少. 大多数人沉浸在自己主观愚昧的意识之中,以错误的结论定论世俗,再以愚昧的心思自以为是,最后导致自己沉浸在自以为是的得失标准之中,计较着不该计较 ...

  • 生命真正的自由,在于摆脱主观意识的桎梏

    一. 人生一切观点和烦恼,通常是因为我们站在自己的立场,过度偏执于自我感受产生的现象. 正是因为我们太过于注重自身存在的体验,所以才会产生了"我执",对这个世界的概念与偏见也同时产 ...

  • 人若只凭主观意识

    为什么被物欲遮住眼睛的人,无法认识自己呢?因为他只有主观意识,看不清天地之间的客观状态.对于只有主观意识的人来说,自己就是人生的主宰:自己是这个世界的核心,这就是典型的自以为是.其实从客观角度看,我们 ...

  • 陈烯尧《道德经新解》第三章:大同世界现象完整版状态完整版

    <道德经>原文: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 ...

  • 陈烯尧《道德经新解》第四章:化解世界纷争完整版的法门

    <道德经>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德经新解>: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 ...

  • 《道德经》:20句话,20种处世大智慧

    《道德经》:20句话,20种处世大智慧

  • 老子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老子道德经> 老 子: 「道 德 經」: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

  • 还原版《道德经》老子自序二:我独异于人

    本章是还原版<道德经>"老子自序"中的第二章"我独异于人",全文如下: 使我絜有知,行于大道,唯迆是畏. 大道甚夷,人甚好解.恍兮其未央哉,惚兮其若 ...

  • 道德经的奥秘

    一.老子传道 真假不一定是相对的   中华文化的根源就是易经 读道德经要检讨自己,抱着冷静恭敬很真诚的态度好好听听老子的话,回头调整自己,而不是用我 的看法评价老子. 为什么和老虎在一起?和老虎说什么 ...

  • 小国寡民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80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 ...

  • 道德经三十四章——大道汜兮

    这一章继续对道进行赞美,进行美誉. 先贴下原文: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 ...

  • 《道德经》:人生处世,要体悟“善藏”的道理

    一. 人生处世,须知善藏之道理. <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叫: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蕴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有道德修养的正人君子,他的思想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