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和规则:天之道与人之道今天突然想到了...
相关推荐
-
《道德经》:凡是求满者,则易物极必反
原创国学书舍2021-04-04 21:09:19 一. 古人云: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人生少不为祸,而不均等却是一切祸乱的开始,这个不均等就是所谓的"不平衡". 自然 ...
-
有人看完完整的《道德经》吗,对“道”是怎么理解的?共同探讨!
<道德经>的变化由运动引起,所以是基于运动谈变化,思考导向,具有发散性.<易经>本身就是一套变化的系统,有系统的使用说明,细致到每一爻的位置,是具体谈变化的,使用导向,更聚焦. ...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77章,它的原文如下: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 ...
-
道不远人,人自远之
原创修者行也 如今人们貌似什么事都有苦恼,莫名的心烦和不开心.这种情况也属正常,毕竟红尘三万丈,丈丈是深渊.也就是说你的心飞的有多远,身处的各种惑,就像深渊一样.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自然交织爱恨情仇. ...
-
天之道与人之道
美国有个叫罗伯特·诺顿(Robert K. Merton)的人,用<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概括 ...
-
易经笔记01:观天之道,立人之道
第一次听到<易经>是在大学选修课上,当时选了一门社会学,主要考虑自己所学的专业是新闻学,必须有社会学做底子,才能更好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不懂社会的运行规则,是写不出好稿子的--当时真 ...
-
王阳明:以天之道做事, 以地之道处世,以人之道律心。
王阳明:以天之道做事, 以地之道处世,以人之道律心。
-
周易·说卦传《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
周易·說卦傳·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 ...
-
白岩松: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我曾经有月赚2000万的机会,但<道德经>里的一句话让我放弃了."这是白岩松的亲身经历.可能有人对此很不解,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能赚钱的生意还有人不愿意干的吗?但白岩松 ...
-
王阳明:以天之道做事以地之道处世,以人之道律心。
作为中国五百年来第一等的人物,王阳明在书法.诗词.散文.哲学.军事.政治.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用三句话道破了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奥秘,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悟,去践行. 01 以天之道做事 & ...
-
道德经日课077丨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是<道德经日课>第77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 ...
-
修道的起步就是“反”,即从人之道回归到天之道(连载241)
今天,我们将进入<道德经>第四十章"反者道动"的第二层次. [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今天,进入第二层次:事物的发展必然是走向其自身 ...
-
如何理解“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和“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我想,如何理解这两句话?关键是要到<道德经>里找到老子给出的理由,而不是我们自己想的.我找了,确实不太好找.先看第七十七章相关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