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时)所小有潮热(日晡所:晡,午后三时至五时。所:不定之词,表约数。),从心(上)〔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相关推荐
-
《伤寒论》113方——大承气汤提纲总解(一)
第五十九方--大承气汤 阳明二十一1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两 上四味,以水一斗 ...
-
《伤寒悬解》少阳——经腑合病与传经理论
少阳十四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表半在里也.脉虽沉 ...
-
伤寒论.第212条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者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 ...
-
二十二、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馀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
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原文212 [郑论] 按既经吐下后不解,延至如见鬼状,循衣摸床,微喘直视 ...
-
十九、发(热)〔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是上不至寸,下不至尺,只有关脉搏动。)者死,脉自和者不死③原文211
十九.发(热)[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是上不至寸,下不至尺,只有关脉搏动.)者死,脉自和者不死③原文211 [郑论] 按阳明发(热)[汗],多属有馀,阳旺阴必亏,若重发汗,阴必亡,阴 ...
-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45太阳病 先发汗 不解 而复下之 脉浮者不愈 浮为在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 脉浮者不愈 浮为在外而反下之 故令不愈 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中医有这么一个说法:汗下,发汗不好了,完了吃泻药,这是一个陋习呀,这是不对的,庸俗陋习.那么 ...
-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黄芩、桂枝、干姜、瓜蒌根、牡蛎、炙甘草及其运用:剂量比值为8:3:3:2:4:2:2。“伤寒五六日,已发汗.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
原载于<北京中医>第4期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在仲景书中凡两见: 一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的第147条, 二是<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的"附& ...
-
心、肝、脾、肺、肾!最滋补五脏的食物表,为家人存下!
我们人体内的主要器官就是心.肝.脾.肺.肾,只要养好它们身体就会棒棒哒~那滋补五脏我们要吃些什么食物呢?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一.养心的食物 1.桂圆 可用桂圆肉泡茶常饮,或煮桂圆粥食用,它有益心脾.补 ...
-
二、〔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原文 266、267
二.[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原文 266.267 [郑论] ...
-
十一、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腹)〔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原文147
十一.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腹)[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原文147 [郑论] 按少阳证,法当和解,汗.下皆在所禁之 ...
-
40、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欬,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満,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41、傷寒,心下有水氣,欬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
40.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欬,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満,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小青龍湯方: 細辛 麻黃(去節) 桂枝(去皮) 乾薑 芍藥 甘草(炙)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半 ...
-
二十四、未持脉时(与诊脉同义),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也。原文75前段
二十四.未持脉时(与诊脉同义),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也.原文75前段 [郑论] 此条是教人探阴阳之妙谛,若其人令咳而能咳,则耳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