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华专栏】画家和工匠精神
相关推荐
-
【赏石观点】“似与不似,不似神似”是缪误还是赏石的艺术思想精华?
"似与不似,不似神似"是缪误还是赏石的艺术思想精华? 最近以来很想谈谈"似与不似,不似神似"这个话题,这不仅是因为这个话题在书画界也存在一些模糊的理解,而自己1 ...
-
【觅画记】戴进:笔力精熟,气韵天成(上)
戴进乃明代浙派的创始人,这种说法最早由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提出:"国朝名士仅戴文进为武林人,已有浙派之目."王翚在<清晖画跋>中称:"文进.小 ...
-
【张东华专栏】黄宾虹:“身后五十年”看画家的价值
在前一阵子讨论黄宾虹的艺术成就时,艺评家一再使用"懂(理解)"与"不懂(不理解)"这二个关键词,粗粗读来给人感觉,凡是负面评论黄宾虹先生的都有可能被指为&quo ...
-
【张东华专栏】徐渭之画:诗之余观念的呈现
诗余画 <尚书·尧典>云:"诗言志."这里的"诗",指歌词,即歌词要能表达一定的意义.这就是"诗言志"的源头.孔子云:" ...
-
【张东华专栏】徐渭从书到画的观念演变
在绘画过程中,把握形象的追求一定和认知有关.但在不同的终极关怀中,认知所占的位置大相径庭.儒家伦理规定的认知称为"格致"."格致"作为儒学修身八条目前两条的缩写 ...
-
【张东华专栏】书法的修身功能
有学者就徐渭的"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 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徐渭对自己的评价不合理的,其排序应该是"画第一,文学二,理论三,书法四,诗五",并提出了相应的 ...
-
【张东华专栏】菊花技法的演变
菊花作为象征秋天的风物很早就受到我国人民的重视,在<礼记·月令篇>中就有"季秋之月,鞠(菊的古名)开黄花"的记载.长期以来,菊花一直被看成是凌寒傲霜.品格高尚的象征而成 ...
-
【张东华专栏】张桂铭艺术论:图像诠释童年的记忆
张桂铭先生是我国新海派绘画杰出的画家之一.不幸的是正当他雄心勃勃地打算把他的新风格推向新的高峰之时,突如其来的病魔夺走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不算年老的生命,给世人留下了诸多憾事. 张桂铭(1939.9-2 ...
-
【张东华专栏】“喜神”和宋代理学观念下的人品与画品的结合
<梅花喜神谱>的诗文与"喜神赞" 在考察与"喜神"相关的古典文献时,发现不少内涵丰富的"喜神赞"韵文.在古典文体中," ...
-
【张东华专栏】宋代花鸟画的寄情和寓意
纵观中国绘画史,为什么在唐代以后花鸟画艺术开始出现独立的画科,经过五代的发展,到宋代走向成熟并出现繁荣.从此以后,花鸟画作为独立的画科而长盛不衰.个中原因,一方面,由于绘画自身发展规律的制约,与人们的 ...
-
【张东华专栏】纪念徐渭诞辰500周年|徐渭绘画题跋无年款之谜
翻检徐渭存世的绘画作品,我们发现,徐渭画中几乎看不到年款,我们对徐渭创作时间的认定主要是通过诗文上的时间来判断的,而在陈淳的画中十有八九是有年款的,这是"青藤"与"白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