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曾复:什么是好“角儿”

(0)

相关推荐

  • 独家专访|赵珩先生谈文人与戏

    时逢中秋,有幸拜访赵珩先生.赵先生在他的彀外堂接待了我们,赵先生的彀外书屋装饰典雅,一面书柜藏书甚多,墙上书画.架上陈设都透露出浓厚的文人气息.赵先生精神矍铄,和蔼健谈,为我们详述了文人与戏曲的奇妙缘 ...

  • 前辈女须生 谭元寿师叔王则昭演唱《上天台》,唱词不同于现在的流行唱法。戏曲评论家刘新阳独到点评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此剧由张伯驹先生传授.根据孙养农先生<余传>回忆,余叔岩平日鲜唱此剧,只在堂会唱.又据刘曾复先生讲解,余叔岩曾在一次堂会上演出此 ...

  • 刘曾复:什么是好“角儿”?

    京剧名宿刘曾复先生1914年出生,于2012年6月27日逝世,距今已经整整八年.刘曾复先生一生爱戏,历京剧盛时,博闻强记,所谈所忆,许多内容如今已成弥足珍贵的史料.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篇刘曾复先生的访谈 ...

  • 【侃京剧】刘曾复:什么是好“角儿”?

    问:从京剧形成.发展直到今天的二百余年中,京剧舞台上涌现了众多的"角儿",您能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些"角儿"吗? 刘曾复:从京剧的历史来看,这二百余年中,京剧舞台上 ...

  • 【转载1】闻见杂说|刘曾复

        1.老谭死后,打红豆馆主起,到言菊朋.贵俊卿.王雨田.罗小宝.王又宸,谭小培就甭说了,全是争做老谭的接班人.后来,余叔岩跟人讲这档子事,说是当时心想这下完了,就我这条嗓子--又说不要紧,先了解 ...

  • 【转载2】闻见杂说|刘曾复

       36,昆腔的影响,后来是愈来愈小,因为渐渐都不怎么学昆腔了.这里也有个内在的原因,是打大老板程长庚那儿下来的.昆腔体系的继承者,比如钱金福.陈德霖.李寿山等,他们所传授的面,本身就比较局限,传承 ...

  • 【转载3】闻见杂说|刘曾复

        68,<法场换子>这个戏,余叔岩很想跟陈彦衡学,还有<取帅印>.陈说: "现在你出大名了,得给报酬.一出一百块! "余说: "我不能学了. ...

  • 【转载4】闻见杂说|刘曾复

        95,有人问,余叔岩对谭鑫培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要按我说,他没发展,他唱不了谭的<挑华车>那些个戏,就是以己之长学习谭鑫培.谭有时候是唱得好玩,很随便.余叔岩是没有一句不好好唱的 ...

  • 刘曾复先生的唱词之学(徐芃)

    我与刘曾复先生(1914-2012)结识一共十四年,其间七年我在北京大学求学,经常得晤先生面,又七年我至大洋彼岸芝加哥大学求学,常常以电话请教.后七年的电话,我问先生答,幸而先生的回答我都简单记了笔记 ...

  • 【书摘】刘曾复口述.京剧的原则

    摘自<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作者定宜庄    阅尽人间春色---刘曾复口述(7.京剧的原则) 刘:打"五四"起一直到今天,对待京剧就分两派,一部分打倒京剧,一部分拥护京剧 ...

  • 刘曾复:唱京戏难在练基本功

    刘:打"五四"起一直到今天,对待京剧就分两派,一部分打倒京剧,一部分拥护京剧,有时候拥护京剧的这个吃京剧饭而已,他也是谋他自己名利,当然我不敢随便说了,有些事情很可笑. 我说内行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