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中 | 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

(0)

相关推荐

  • 俞募配穴法一般背俞穴治五脏病、募穴治六腑...

    俞募配穴法 一般背俞穴治五脏病.募穴治六腑病.<素问>记载:"迫藏刺背,背俞也",提出了背俞穴来治疗五脏疾病.<素问·气府论>记载:"胆虚--,取 ...

  • 近世医家对六经实质的见解

    有关<伤寒论>三阴三阳问题研究概況 作者 王琦 陈庚 近世医家的见解 建国三十二年来,<伤寒论>三阴三阳实质的 研究逐步深入,有的宗古人某种观点或有所发挥, 有的融合古人多种观 ...

  • 从“六经”电流与“脏腑”电场运动谈中医内经电磁场、

    从"六经"电流与"脏腑"电场运动谈中医内经电磁场. ksjyjs的博客 2015-11-12  20:09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 ...

  • 邪风之至,疾如风雨

    ​邪风之至 疾如风雨: 外感致病因素 急如疾风暴雨 善于治病 邪在皮毛 即予治疗 技术较差 邪在肌肤 才予治疗 又更差的 邪在五脏 方才治疗 邪入五脏 非常严重 这时治疗 半死半生 病位,疾病所在部位 ...

  • 朱燕中 | 阳予之正,阴为之主

    <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 ...

  • 尚先早课|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

    今日句出自<灵枢·终始>:"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终始,此指经脉循行之起止.经脉内属脏腑, ...

  • 朱燕中 | 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

    朱燕中 | 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

  • 朱燕中 | 黄帝内经之四关与后世四关穴大有不同

    <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 ...

  • 朱燕中 |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经云:"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帝曰:善.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岐伯曰:治其王气,是以反也.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不治,五味属也 ...

  • 朱燕中 | 为什么说治痿者独取阳明?

    <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谿谷,与阳明合于宗 ...

  • 朱燕中 | 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

    <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木火土金水 ...

  • 朱燕中 | 黄帝内经讲解之形藏四,神藏五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 ...

  • 朱燕中 |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