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红峰: 三峡古代畬田风

三峡古代畬田风

文/ 邵红峰
三峡绵亘四百里,两岸高山峻岭,重峦叠嶂,高峡与深谷落差很大,形成奇特的台地和深壑。由于长江三峡两岸的特殊地理环境,唐宋时代,三峡地区还保留始着原始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古人称之畬田,俗称“刀耕火种”。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忠州(今忠县)写下《东楼》一诗云:
林峦少平地,雾雨多阴天。
隐隐煮盐火,漠漠烧畬田。
白居易并在诗中自注云:“忠州刺史以下,悉以畬田栗给禄食。”
畬,即焚去田地的草木,作肥料耕种。
三峡巍峨,林海茫茫。古代巴人在畬田之时,先要用古老的龟甲占卜,按卦像裂纹以定吉凶。故刘禹锡诗云:“钻龟得雨卦,上山烧卧木。”
巴人先钻龟甲板,再用火灼,看龟甲板上显示出下雨的卦像,就集合众人上山,放火焚烧早先砍倒在地的树木。于是,畬田就出现“红焰远成霞,轻烟飞人郭”的壮观场景。刘禹锡接着诗云:“下种暖灰中,乘阳坼牙孽。苍苍一雨后,苕颖如云发。”
巴人伺雨下种,种子在烧过的草木暖灰中迅速生根发芽。“巴人拱手吟,耕耨不关心。由来得地势,径寸有余阴。”巴人下种之后,闲时拱手唱竹枝,无需操心锄草之事。
刘禹锡在在夔州(今奉节)为官之时,还写下名垂诗坛的《竹枝词》。其中一首佳作歌云: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
好一幅古代三峡民间生活的重彩画卷:高峽重山,山峦叠嶂。春天伊始,桃李花繁。白云深处,炊烟袅袅。妇女头戴银钏金钗,轻盈负水在山间花丛云雾之中;男子汉头顶短笠忙着闯入莽林,挥舞长刀进行放树烧畬,实施刀耕火种。
降至宋代,三峡地区还沿袭刀耕火种。故宋代文人范成大在《劳畬耕并序》中写到当时三峡烧畬田的风俗:“畬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斫山,众林尽蹶,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火之,藉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土下种,则苗盛倍收。”
范成大并诗云:
峡农生甚艰,斫畬大山巅。
赤植无土膏,三刀财一田,
颇具穴居智,占雨先燎原。
雨来亟下种,不尔生不蕃。
麦穗黄剪剪,豆苗绿芉芉。
重庆巴蜀史专家邓少琴先生曾在《巴蜀史迹探索》一书中指出:“夔州、通州(今达州)一带,乃古代巴族重要聚居地区。公元前611年,秦人巴人从楚师灭庸,巴人实分有庸国鱼邑之地,后改名鱼腹,其地即今奉节。唐大历中载杜甫曾居夔州,《遗闷》诗有云:‘瓦卜传神话,畬田费火耕。’王洙注云:‘巫俗击瓦,观其文理分晰,定吉凶,谓之瓦卜。’这与荆襄民俗大致相同。
《太平寰宇记》卷137记道州风俗:‘巴之风俗,皆重田神,春则刻木虔祈,冬即用牲解赛,邪巫击鼓以为淫祀,男女皆唱竹枝歌。’即峡中一般高坡山地,都从事刀耕火种,重视春祈秋报,脱离不了神权迷信,与当时所处环境是相适应的。”
六十年代末,我曾上山下乡落户在巫峡大庙平坝边缘的文昌山乡。这里背靠群山,水田极少。主要农作物是土豆、包谷、红苕、豌豆等。由于地广肥少,下底肥一般是草皮和草木灰之类。草皮,即山乡农家将山坡田野上生长的野草树叶,收集回家,倒入猪羊圈里,让汚水粪便浸蚀腐烂成黑色肥料。
一开春,生产队派专人过称,收集每家每户的草皮肥料,又派人将草皮送至生产队田地里施肥,准备春耕播种。当时乡民们十分信任我们知青,我体力比较差点,就成了称草皮的记录员。站在高高的长板凳上,为乡民们的草皮过称记量。
生产队需要的大量草木灰,则是是在生产队长的统一安排下,乡民们一齐将田埂、山坡上的杂草荆棘收集到生产队的空地上,放火焚烧,一堆一堆,满山遍野,青烟袅袅。焚烧后,用稀泥巴封成土包包,等待下种葫豆、豌豆之前作为底肥。下种之后,乡民一般很少管理,任农作物自然生长,这些都明显带有唐代刀耕火种的遗风。(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近照及简介:

邵红峰,72岁,自由撰稿人。曾是重庆三峡文化研究会会员,重庆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1969年从重庆三中(今重庆南开中学)下乡到巫山大庙,回城后当过川江水手、报社记者、编辑。长期研究三峡文化,擅长撰写长江三峡史话文章,已在各报刊杂志发表近百篇文章。
(0)

相关推荐

  • 七绝《怨声》

    七绝 <怨声> 庐园雨歇暮霞呈,月满前窗百感生. 欲问豫州台上客,民情多少是怨声? 注:庐园,庐舍与庭园.南北朝 谢灵运<初去郡>诗云:"庐园当栖岩,卑位代躬耕.&q ...

  • 瘦石 || 丽村小巴村:理学传家东来地

    拖铁公路像一条玉带,连接着沿线乡村,把沿途的秀美风光传递出去,也把精彩的世界带到这里.丽村镇小巴村就是镶嵌在这条玉带上的明珠,如今更是东昌高速公路的重要口岸.小巴村吕姓,分上岸和下岸两村,被拖铁公路自 ...

  • 杨耀健:巴渝地区的主食品生产

    作者:杨耀健 巴渝地区以山地为主,早年无法引水灌溉,只能种植旱地农作物. 黄米小米  延续千年 重庆地处山地,虽江河纵横,却没有水利设施,无法引水灌溉,早年一直是旱地农业.<华阳国志>卷一 ...

  • 三峡土著

    陶塑 2013.4.30摄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上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三峡流域发现了远古人类活动遗迹,这就是巫山人.他们生活在距今200万年前的巫山一带. 人类历史演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在先 ...

  • 被废除的渝字,为何成为重庆的简称?还是个不合适的简称

    重庆简称渝,对于这个问题,我查了许久,始终没查询到重庆1997年直辖前后,重庆市简称是如何确定的?是直接沿用老重庆市的简称渝,或者是经过充分讨论后决定用"渝"字呢?也或许,直辖的事 ...

  • 洪武帝贴告示寻好友

    明洪武初年的一天,大江南北各城镇的要道口,张贴出一份大明皇帝朱元璋的寻友公开信<与田兴书>.这"告示"的大意是,朱元璋渴望能见到昔日有恩于他的朋友田兴,请田兴见了信后速 ...

  • 邵红峰:三峡古代民居

    三峡古代民居 文/邵红峰 长江三峡两岸居民,利用峡江多岩石树木之优势,依山势筑室而居,层层叠叠,仿佛置入山水画卷之中.尤其在那险峻的临江之畔,古代巴人依山傍水建成了一栋栋奇特的"吊角楼&qu ...

  • 邵红峰:三峡竹枝词

    三峡竹枝词 文/邵红峰 <竹枝词>原为古代巴渝民歌,早先源于巴山巫山一带.据传,古时候,当地山乡的男女老幼在唱歌时总爱用竹枝起舞,因故得名<竹枝词>.这种优美动听的民歌形式,早 ...

  • 邵红峰:巫山渝鄂古道

    巫山渝鄂古道 文/邵红峰 自古以来,从巫山至湖北有长江三峡水道之便.然而,从巫山陆路通向鄂西建始.恩施等地,历史上曾有两条有名的古道:一条是巫山大溪至湖北建始的骡马道,另一条是唐宋时代的南陵山道. 由 ...

  • 邵红峰:​巫峡南行记

    巫峡南行记 文/邵红峰     从巫山县城隔河相望,南陵山巨峰高耸,多为白石,雨后日照,满山如水银泄地,银光闪烁.此山,每晨雄鸡报晓独先,故"南陵春晓"为巫山八大景之一.在南陵山后 ...

  • 邵红峰:​ 巫山神女庙寻踪

    巫山神女庙寻踪 文/邵红峰 当你乘坐江轮游览壮丽的长江三峡时,就会看见神女峰上那亭亭玉立的一尊青石,在云雾缥缈中犹如一位云中仙子.她就是相传数千年,老幼咸知的巫山神女的化身. 据<墉城集仙录&g ...

  • 邵红峰:野人山鬼神女(亘古之谜)

    野人山鬼神女 (亘古之谜)                     文/邵红峰  大宁河畔地处神龙架林区南坡.其中,野人.栈道及悬棺成为大宁河千古之谜.近年来,神农架林区及河畔陆续发现野人踪迹.海内外 ...

  • 邵红峰:长江三峡名称谈

    长江三峡名称谈 文/邵红峰 今日长江三峡,即瞿塘峡.巫峡及西陵峡.然而,古代长江三峡曾称之为"巴东三峡"及"瞿塘三峡". 北魏郦道元在名著<水经注> ...

  • 邵红峰:川江轶事

    川 江 轶 事 作者:邵红峰 望娘滩 船过望娘滩,杨大江抽空为我讲叙了一个悲壮的故事: 记得,还是在孩提之时,我曾听父辈们在漁火映江的时刻,为我们讲叙了望娘滩的故事.他们每讲一次,总会老泪横流,嗓音低 ...

  • 【常俊峰随笔】云淡风清秋意浓,庄子岭上黄栌红

    家乡的红叶 文/常俊峰 "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杨朔先生<香山红叶>中的美景上中学时就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让人心驰神往.可惜直到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