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玄散人论学道捷径:
相关推荐
-
鉴古知今堪为俊——《素书》悟读之【15】
知今必鉴古,无古不成今. <正道章第二>悟读[4] [原典]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译文] 品德高尚,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诚实不 ...
-
高言微行以修身——《素书》悟读之【23】
谨言慎行,戒急用忍. <求人之志章第三>悟读[6] [原典]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译文] 行为高尚,言语谨慎,可以平心静气,修身养性. [悟读] 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余. 百年是指一生 ...
-
处世良言全文?
略知世情才涉世,通晓人道方成人.养儿不教父母过,教而不严师之惰. 孩童失教德才欠,及长杂染误前程.德才俱进真学士,处世功业有高低. 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集思广益出高见,不耻下问长智慧. 天 ...
-
达摩《绝观论•道非是有分第十六》探玄
[原典] 问曰:"若如此者,道应是有,我应是无.若是有无,岂非有无之见?" 答曰:"道非是有,我非是无.何以故?龟非先无今有,故不言有.毛非先有今无,故不言无.道之与我, ...
-
达摩《绝观论•云何入道分第三十三》探玄
[原典] 问曰:"人皆有心,作何方便,得无生心?" 答:"下中上修,能见自心妄想,知三界如幻实空,始可得免." 问曰:"一切众生如幻如梦,弟子煞之,有 ...
-
不真不为道,不玄不为道!
我们谈经论道,阐述信仰,静心修炼,践行快乐,不是很有意义吗? 为什么有人不快乐.不觉得有意义呢? 原来在于不得要领,不明真道. 什么是"道"? 许多人有许多阐解,每个阐解都是&qu ...
-
入楞伽心探玄1
入楞伽心探玄1 主讲 齐老师
-
孙膑《探玄歌诀》收藏转发!
军事家孙膑是鬼谷仙师之爱徒,名著<孙子兵法>流传于世.他的占卜预测也堪称一绝,今上传<探玄歌诀>就是其中一部分,爱好的朋友可借鉴,收藏!! 占求财 占六亲 占病因(附解法) 占 ...
-
达摩《血脉论》之《因教得悟分第四》探玄(上篇)
[血脉论4<因教得悟分第四>探玄(上篇)] [原典] 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 生死事大,不得空过,自诳无益.纵有珍馐如山,眷属如恒河沙开眼即见,合眼还见么? ...
-
达摩《悟性论•圣人无心分第十二》探玄
[原典]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一地狱. 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 ...
-
达摩《悟性论•见鱼忘水分第十六》探玄
[原典] 离心无佛,离佛无心.亦如离水无冰,亦如离冰无水. 凡言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 经云:"不见相,名为见佛".即是离心相也. 离佛无心者,言佛从心出,心能生佛. ...
-
达摩《悟性论•佛不自成分第十七》探玄(下)
[原典] 但知心者智内,照身者戒外. 真众生度佛,佛度众生,是名平等.众生度佛者,烦恼生悟解.佛度众生者,悟解灭烦恼. 是知非无烦恼,非无悟解:是知非烦恼无以生悟解,非悟解无以灭烦恼. 若迷时佛度众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