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嚼慢咽学诗词(十一)汉语四声

(0)

相关推荐

  • 骏言说诗:格律知识入门篇(8)汉语的四声与平仄

    作者:诗道骏言 入门篇之(8)汉语的四声与平仄 汉语普通话的声调一共有四种.按照编号,它们分别是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按照传统音韵学的说法,分别叫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例如: 妈(一声.阴 ...

  • 对联的平仄

    一.汉字的平仄 汉字大多一字一音,又分为四个音调.因此读起来响亮清晰,婉转动悦耳.抑扬顿挫的美感. 以现代汉语为例,汉字的四声分别为: 第一声,(阴平,"一'); 如:衣(yī) ; 第二声 ...

  • 押韵:诗歌以此区别于其它文体/细嚼慢咽学诗词(二)

    押韵 押韵,又叫压韵.是在韵文创作中,在句末最后一个字,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这样会使韵文读或朗诵时产生音乐感.抑扬顿挫,吭亢有力. 什么叫韵脚?就是每句诗最后一个字,使用了相同韵母的地方.比如,五 ...

  • 不讲平仄就不叫格律诗词:细嚼慢咽学诗词(一)

    第 一 节 平仄 所谓格律,就是写诗词的规律和规矩.格律诗词讲平仄,是格律诗词的特点之一.不讲平仄就不叫格律诗词了.古风不讲平仄,骚体诗不讲平仄,汉乐府也不讲平仄,现代新诗也不讲平仄.但是,由于格律诗 ...

  • 细嚼慢咽学诗词(十二)律句与粘对

    [律句] 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 ...

  • 【细嚼慢咽学诗词】(十)怎样区别平仄

    现代汉语没有入声,把入声字分别转变成了一.二.三.四各个声调去了.大致说来,汉语的第一.二声,相当于平声,第三.四声,相当于仄声.但是,第一.二声当中,仍杂有不少的入声字,作诗的时候,仍旧要归到仄声里 ...

  • 【细嚼慢咽学诗词】(九)对仗之路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楹联系从古代诗文辞赋中的对偶句逐渐演化.发展而来.这个发展过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对偶阶段,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在我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 ...

  • 细嚼慢咽学诗词(八):大、小忌

    格律诗中,有两种大忌必须避免,有三种小忌应尽量避免. 大忌之一是"孤平".所谓"孤平",出现在五言的平平仄仄平,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当你用这种句式写诗时,五言 ...

  • 细嚼慢咽学诗词(七)用典

    所谓典,就是经典著作.哪些书是经典著作呢?在清代以前,四书五经就是经典著作.再比如二十四史,也是经典著作.用典,就是运用经典著作的历史典故作诗. 用典不是格律中的知识,而是写古典诗词的手段与方法.为了 ...

  • 细嚼慢咽学诗词(六)十三辙

    上一节,我讲了粘与对,知道了他们分别在什么位置.就是:第一二句是对,即平仄相对:第三句跟随第二句一样的平仄是粘,即粘住了第二句.然后依次类推.但是在写诗词的过程中,往往是顾此失彼.只想着平仄相对,则忘 ...

  • 细嚼慢咽学诗词(四)粘对

    有了平仄,又有了对仗,为何还要讲粘和对呢?其实,这是个格律诗排列和组织方式的问题.没有对和粘,平仄排列肯定会乱套. 比如五绝诗:仄起式,仄仄平平仄,按照对立的原则,下句是平平仄仄平,在最后一个字押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