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嚼慢咽学诗词】(九)对仗之路
相关推荐
-
刘可亮‖对偶与对仗之辨
对偶与对仗之辨 刘可亮 以"对称性"为轴心,视"对称性破缺"为"美的制约因子"的传统对偶价值观,不能辩证看待事物矛盾的双方,不能客观遵循对立 ...
-
律诗写作第三讲:格律诗的形成及其特点。
一.格律诗的形成 "格"就是规格.格式.法度,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方面的规定性,比如诗的句式.字数.平仄.粘对替求: "律"就是规律.音律.气韵,是节奏.结构等内 ...
-
对偶修辞与声律平仄二元化相联姻的对仗催生了三种独立发展的文学艺术
对偶修辞与声律平仄二元化相联姻的对仗催生了三种独立发展的文学艺术 作者:张延华(中国楹联学会对联组歌艺术研究院院长) 一. 对偶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修辞艺术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 ...
-
【楹联讲座】楹联格律基础知识
楹联格律基础知识一 提要:楹联起源,楹联平仄要求. 一,探究楹联起源. 在讲楹联格律基础知识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楹联起源. 定义:楹联原指悬挂于楹柱的书面联语.也称桃符,门贴,对子,春联,对联. 在文学 ...
-
【细嚼慢咽学诗词】对仗的种类(2)
对仗除按工整的宽严程度分为工对.宽对之外,还有按其他标准来分类的.下面分别介绍按不同标准分类的常见的十一种类型: 甲.按上下两句的关系来分,有以下类型: (一)正对. 出句.对句的意思是同一方向并立的 ...
-
细嚼慢咽学诗词(三)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就是对仗,平仄就是对仗的.但在诗句中,两句不管几个字,相对就是对仗.对联来说,上句叫出句,下句就是对句.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有两条原则要牢记:一是出句和对句的 ...
-
【细嚼慢咽学诗词】词的对仗
词的对仗与律诗不一样.词调绝大多数都是长短句,只有相邻两句字数相等才能对仗:律诗格式一致,对仗有固定的位置,词调成百上千,对仗依词而定,没有固定的位置: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词的对仗比较自由,相邻 ...
-
押韵:诗歌以此区别于其它文体/细嚼慢咽学诗词(二)
押韵 押韵,又叫压韵.是在韵文创作中,在句末最后一个字,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这样会使韵文读或朗诵时产生音乐感.抑扬顿挫,吭亢有力. 什么叫韵脚?就是每句诗最后一个字,使用了相同韵母的地方.比如,五 ...
-
不讲平仄就不叫格律诗词:细嚼慢咽学诗词(一)
第 一 节 平仄 所谓格律,就是写诗词的规律和规矩.格律诗词讲平仄,是格律诗词的特点之一.不讲平仄就不叫格律诗词了.古风不讲平仄,骚体诗不讲平仄,汉乐府也不讲平仄,现代新诗也不讲平仄.但是,由于格律诗 ...
-
细嚼慢咽学诗词(十二)律句与粘对
[律句] 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 ...
-
细嚼慢咽学诗词(十一)汉语四声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 ...
-
【细嚼慢咽学诗词】(十)怎样区别平仄
现代汉语没有入声,把入声字分别转变成了一.二.三.四各个声调去了.大致说来,汉语的第一.二声,相当于平声,第三.四声,相当于仄声.但是,第一.二声当中,仍杂有不少的入声字,作诗的时候,仍旧要归到仄声里 ...
-
细嚼慢咽学诗词(八):大、小忌
格律诗中,有两种大忌必须避免,有三种小忌应尽量避免. 大忌之一是"孤平".所谓"孤平",出现在五言的平平仄仄平,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当你用这种句式写诗时,五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