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嚼慢咽学诗词】对仗的种类(2)
相关推荐
-
杜甫七律中声韵技巧的突破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 对声律的严格要求是七言律诗的重要特点,这使得诗人们在创 ...
-
什么是古诗中的旁犯、蹉对、假对、双声、叠韵、正格、偏格?
前言 古人作诗文,早先没有太多的规矩,是否押韵全在于随口而来,也没有严格的平仄对仗等等.到了南朝齐梁时期,沈约王融等人作诗时开始研究四声八病,史称永明体.于是讲究就越来越多了. <梦溪笔谈> ...
-
诗路花语|星汉:谢灵运山水诗对偶句浅说
星 汉 姓王,字浩之,1947年5月生,山东省东阿县人.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华诗词学会发起人之一,第二届.第三届副会长,现为顾问:新疆诗词学会创建者之一,现为会长:"小楼听雨" ...
-
张旭东:“怅望”何以对“萧条”
杜诗"怅望千秋一洒泪"的"望"字,到底应该作何解? 历来注家多解作"看",有的并不出注. <三国志·魏书·邴原传>裴注云:&qu ...
-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学设计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芣苢>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是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第2单元第6课的两首首诗.本单元的单元主题 ...
-
【细嚼慢咽学诗词】(九)对仗之路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楹联系从古代诗文辞赋中的对偶句逐渐演化.发展而来.这个发展过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对偶阶段,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在我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 ...
-
细嚼慢咽学诗词(三)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就是对仗,平仄就是对仗的.但在诗句中,两句不管几个字,相对就是对仗.对联来说,上句叫出句,下句就是对句.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有两条原则要牢记:一是出句和对句的 ...
-
【细嚼慢咽学诗词】词的对仗
词的对仗与律诗不一样.词调绝大多数都是长短句,只有相邻两句字数相等才能对仗:律诗格式一致,对仗有固定的位置,词调成百上千,对仗依词而定,没有固定的位置: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词的对仗比较自由,相邻 ...
-
押韵:诗歌以此区别于其它文体/细嚼慢咽学诗词(二)
押韵 押韵,又叫压韵.是在韵文创作中,在句末最后一个字,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这样会使韵文读或朗诵时产生音乐感.抑扬顿挫,吭亢有力. 什么叫韵脚?就是每句诗最后一个字,使用了相同韵母的地方.比如,五 ...
-
不讲平仄就不叫格律诗词:细嚼慢咽学诗词(一)
第 一 节 平仄 所谓格律,就是写诗词的规律和规矩.格律诗词讲平仄,是格律诗词的特点之一.不讲平仄就不叫格律诗词了.古风不讲平仄,骚体诗不讲平仄,汉乐府也不讲平仄,现代新诗也不讲平仄.但是,由于格律诗 ...
-
细嚼慢咽学诗词(十二)律句与粘对
[律句] 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 ...
-
细嚼慢咽学诗词(十一)汉语四声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 ...
-
【细嚼慢咽学诗词】(十)怎样区别平仄
现代汉语没有入声,把入声字分别转变成了一.二.三.四各个声调去了.大致说来,汉语的第一.二声,相当于平声,第三.四声,相当于仄声.但是,第一.二声当中,仍杂有不少的入声字,作诗的时候,仍旧要归到仄声里 ...
-
细嚼慢咽学诗词(八):大、小忌
格律诗中,有两种大忌必须避免,有三种小忌应尽量避免. 大忌之一是"孤平".所谓"孤平",出现在五言的平平仄仄平,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当你用这种句式写诗时,五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