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须明了的是:心性决定境界,境界决定力量(连载262)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
老子在这一章节提出了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是很值得思考的,即--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先贴下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学的越多 ...
-
《道德经》和《庄子》同为道家源流,圣人悟道的三大不同之处
曾经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对于<老子>和<庄子>的先后顺序,存在着学术界的争论. 国学大家梁启超先生,认为庄子应该先于老子,在上世纪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道德经>后 ...
-
投机的人生其实是颠沛流离的人生,论有为与无为的交易境界
投机的人生其实是颠沛流离的人生,论有为与无为的交易境界
-
猎鹰解期: 投机的人生其实是颠沛流离的人生,论有为与无为的交易境界
猎鹰解期: 投机的人生其实是颠沛流离的人生,论有为与无为的交易境界 1 交易者要修心,这个不是一句空话,你的手段与你的态度应该是两者齐头并进,不可割裂开看,一个心态再好的司机,如果驾驶技术不过关,上马 ...
-
苏轼临终前一首诗,仅28字道尽人生最高境界,多数人只到第二境界
林语堂先生曾经用了这些身份来形容苏轼:"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文豪.大书法家.画家.造酒试验家.工程师.皇帝的秘书.酒仙.专唱反调的人.诗人.小丑."确实,这位坐在宋代词坛头把交椅上的 ...
-
道德经:人生祸患,皆源于心性的偏激
道德经:圣人之道,便是收敛偏激,才能避免物极必反.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所以,圣人处事方正,却不割伤人,有刃却不刺伤物,直率却不放 ...
-
道德经:沾沾自喜的卖弄机巧,只是给人生招来祸患的心性陋习
道德经:沾沾自喜的卖弄机巧,只是给人生招来祸患的心性陋习
-
人生三情,三说,三境界
人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到今,对人生的谈论总是无尽无休.情则是人生永远唱不完的歌,无论在灯红酒绿的喧嚣闹市,还是在荒凉贫脊的寂静山村,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情意绵绵的故事.冰心说道:" ...
-
颜真卿的书法人生:3个阶段,3种境界
第一个阶段:50岁以前 这一时期,系颜真卿继承传统.陶铸万物,以二王.遂良.张旭为师阶段,其书法特点是清雄坚韧.代表作是<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
-
颜真卿的书法人生:3个阶段,3种境界
第一个阶段:50岁以前 这一时期,系颜真卿继承传统.陶铸万物,以二王.遂良.张旭为师阶段,其书法特点是清雄坚韧.代表作是<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
-
苏轼感悟人生的词,开篇就是问句,境界至高无人能敌,不愧为全才
要说到宋朝的文人,有一位真的是无法不提他的名字,就是苏轼.苏轼的才华自然是不需要多说,他在许多领域都做出了非常杰出的贡献,特别是在文学方面,更是为后世之人留下了无数的经典名著,他的作品不仅写的唯美,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