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一“懒对联”,上下联完全一致,却被称为“千古绝对”

(0)

相关推荐

  • 一副对联:上下联重复,只因一字多音而成妙趣,流传至今五百年

    这副对联的上下联均是:"好读书不好读书".作者是明代的大才子徐渭(1521-1593).徐渭:字文清,号青藤道士,浙江绍兴人.是明朝著名的军事家.文学家和书画家.与当时的杨慎和解缙 ...

  • 明代文学家写了一副对联,上下联内容完全相同,为何还有人叫好?

    我国传统文化之一的对联是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常作的.对联还可以被称为对子或者是楹联,一般会写在纸.布料上,或者是刻在木头.石柱上.对联最开始起源于五代,在明清的时候最为繁盛,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 最开 ...

  • 对联的种类

    对联注意两点,忌合掌,上下句两句文意相同或相近,说了差不多的意思.科学能致富对勤奋可兴家是好的,但若对知识可聚财就不好,二者意思重复.忌同字,上下联同位置不能有相同的字.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对求学谦虚乃 ...

  • 明代“最懒”对联:上联和下联一字不差,却成千古绝对流传至今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艺术形式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据史书记载,我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三国时期,江西庐陵曾出土了一尊铁十字架,其上写道: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 ...

  • 史上最懒对联,下联一字不改照抄上联,却成千古名句至今无人超越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悠悠华夏五千年,岁月久远的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衍生出了不少的艺术形式.对联便是传统 ...

  • 明代“最懒”对联:上联和下联一字不差,却成为千古绝对流传至今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艺术形式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据史书记载,我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三国时期,江西庐陵曾出土了一尊铁十字架,其上写道: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 ...

  • 最“懒”对联:下联一字不差照抄上联,却成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相信大部分人小时候,都学过王安石的这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的'桃符'即是现如今对联的雏形,是秦汉时期民间就出现了的习俗,所以在我国,对联文化是独一无 ...

  • 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有什么诀窍

    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有什么诀窍 文/成长新视点 对联,也叫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体裁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对联,出自古代诗歌,又属于一种独立存在的文化表现形式.对联有上.下联和横批,具体类别分门 ...

  • 对联上下联如何区分左右?值得一看

    查看对联知识技巧 对联,也叫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体裁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对联,出自古代诗歌,又属于一种独立存在的文化表现形式.对联有上.下联和横批,具体类别分门联.春联.堂联.寿联.婚联.丧联和 ...

  • 对联上下联如何区分左右?

    对联,也叫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体裁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对联,出自古代诗歌,又属于一种独立存在的文化表现形式.对联有上.下联和横批,具体类别分门联.春联.堂联.寿联.婚联.丧联和开业联等. 古代读 ...

  • 原创 最“懒”对联:下联一字不差照抄上联,却成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原创 最"懒"对联:下联一字不差照抄上联,却成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相信大部分人小时候,都学过王安石的这首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的 ...

  • 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

    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一般上下联按照字调平仄.含义方法.场面范围分.按语言习惯区分. 1.按字调平仄分 对联是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