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真正的善,在于日常生活的点滴!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
这一章讲得似乎玄乎其玄,但事实上从更高的维度来看,的确如此. 先贴下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 ...
-
善行点滴
秦西巴纵麑 2013-11-20曹摅约囚 2013-11-20唐太宗纵囚 2013-11-20麒麟羞刘 2013-11-20出尔反尔 2013-11-20吃亏是福 2013-11-20解冤化怨 201 ...
-
真正的善,在于日常生活的点滴
北京白云观 昨天 重阳祖师立教之时,强调门人都要阅读三部经典,分别是道家的<道德经>.儒家的<孝经>和释家的<心经>.后人多以此为推论,认定全真教倡导三教圆融,是博 ...
-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吉人自有天相.这里的天相就是上天的帮助,天佑善人.<道德经>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意思是,天道公正从来没有偏私,却总会眷顾帮助善良的人.善良的人 ...
-
道德经妙解丨20 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
20 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 ...
-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二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二章(德篇第七章) 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 (原第79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注 ...
-
“共情技术使用在于日常生活”:如何理解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原本在单位写了五百字,后来发现没有复制正确,导致只能回家重写. 李克富教授文章里写到一个咨询案例,说是高考失利孩子的家长,看到孩子躲在房间不出来,非常焦虑,担心孩子是否抑郁了,不断安慰却没有效果,不得 ...
-
《道德经》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何为无亲?何为善?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解读第七十九章.请看原文.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一,解读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 ...
-
《道德经》第79章: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①,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②,无德司彻③.天道无亲,常与善人④. [注释] ①左契:债权人所持的契约.古代以竹木简为契约,分左右两片,债权 ...
-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79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有没有"无怨"的人? 孔 ...
-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和大怨,必有余怨, 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 调解很大的怨恨,必然还留有余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