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学生来信咨询胃痛病案求解答:

刘某,男,60岁。主诉有十余年慢性胃炎病史。半年前胃痛加重,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轻度胃下垂,在省会几家医院治疗近半年余,可病证还是反复不愈,近因胃痛明显而前来诊治。刻诊:胃痛,呕吐较甚,吐后胃中舒服,口苦口干,欲饮水,心烦,少气乏力,头晕目眩,大便不调,舌红,苔黄略腻,脉沉弱。①分析、归纳病变证型;②阐述辨证要点;③分析“吐后胃中舒服”的病机;④分析“心烦,少气乏力”的病机;⑤确立治法与选用方药;⑥阐述根据辨证结果怎样加味用药。

郝大夫答复如下:

我和吴永明大夫仔细分析这个病案,提出以下意见,仅供参考!

这个胃病不严重,我和吴永明大夫都会用中医药配合针灸、刺血疗法等传统中医疗法,轻松治愈这个胃病。但是,你需要文字答案,这就需要我和吴永明大夫推敲一番了。因为每个中医大夫成长经历和临床经验的不同,所以对同一个病人的病,思路和用药肯定不一样,但都会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治愈这个患者的病。因为你是中医大学生,正在学习基础中医理论知识,还没有进入临床实践阶段。你们有全国统一的中医教科书做蓝本,所以我和吴永明大夫自然会以教科书的框架写出答案,这样你也容易理解,帮助你提高和完善中医思维,这是中医大学生成长的必然阶段。

所以,我和吴永明大夫的解答如下:

(1)分析归纳病变证型:

痰饮阻胃,久则郁而化热,兼有脾胃气虚。

(2)阐述辨证要点:

胃痛是痰饮阻滞于中焦,不通则痛;痰饮中阻,胃气上逆,则呕吐;痰饮上犯头目则头晕目眩;痰饮化热,肝胆郁热,则口干口苦,欲饮水;热扰心神则心烦;舌质红,苔黄腻是为痰热之征。

(3)痰饮阻滞中焦胃脘,痰饮为邪气,呕吐后痰饮暂时排出,所以胃中舒服一些。

(4)分析心烦少气乏力的病机:

久病脾胃气虚,气虚自然就会少气乏力。

(5)治确立法与选用方药:

治法:化痰饮,清郁热,和解少阳。

方用用小陷胸汤合小柴胡汤化裁。

处方:

柴胡十五克,人参十克,清半夏十五克,黄芩十克,黄连六克,瓜蒌二十克,茯苓三十克,生姜十五克,大枣六枚(掰开)。

三付,水煎服,一天一付。

(6)阐述根据病证结果怎样加味用药:

胃痛严重,加白芷、元胡、白芨;

呕吐严重加竹茹、紫苏梗;

腹胀加厚朴、陈皮、白豆蔻;

大便溏泻加赤石脂、訶子;

眩晕严重合张仲景的泽泻汤(白术十克、泽泻三十克);

烧心吐酸加乌贼骨、川贝母、煅瓦楞子;

便秘加火麻仁。

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机和症状的变化,随 时调方。正如医圣张仲景所说:“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治好病是硬道理!

说明:

1.《伤寒论》少阳病提纲: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病主方:小柴胡汤。

所以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2.中医认为呕吐忌“甘甜”,因为患者呕吐严重,所以小柴胡汤去甘草。

3.用茯苓就是为了增加去痰饮的力量(不单单是痰,还有饮,所以说是痰           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