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职官制度基础知识(一):级别
相关推荐
-
散官
指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的官.与职事官相对而言.亦作为一种名誉品阶.汉代无此专名.东汉建安年间,曹操置散官骑从.北魏天赐元年(404)置散官五等.如百官有缺,则于中擢补.太和十一年(487)置散官员一百人 ...
-
深州陈屯村有一通文林郎的碑,文林郎是什么官职?
中国人都有官本位情结,谁都愿意有个官职,因为这能受到社会尊重. 但是,官员的职位永远是那么稀少,所以很多人给自己的祖上自己封一个职位,这就有了待赠的一说,待赠就是等待皇上封官,但是,或者等待赐个爵位, ...
-
明代的监察御史是几品官,为啥权利那么大??
监察御史是明朝正七品的言官,隶属于都察院,正七品.其主要职责是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监察系统的官职,类似于现在的中纪委第八纪检监察室的处长. 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 ...
-
宋代职官制度基础知识(四):爵
宋代爵制,虽然在制度上有九等.十等.十二等之类的文献记载,但其中有些实则只用于追封已故的宗室,譬如"(郡)侯":有些只用于降封因政治斗争而遭贬斥的宗室,譬如"县公&quo ...
-
宋代职官制度基础知识(五):文·武散官(文·武散阶)
宋代的文·武散官(文·武散阶),严格来说,只存在于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前.[1]元丰改制后设置的"寄禄官",虽然借用了不少元丰前的"散官"官名(如开府 ...
-
宋代职官制度基础知识(六):检校官、试衔
检校官 唐代在安史之乱后形成了一套"检校官"(或称"朝衔")制度,即于各种中央职事官前冠"检校"二字[1],如检校三师.三公.仆射.尚书.卿 ...
-
宋代职官制度基础知识(七):勋官
宋代的"勋官"沿袭了唐太宗朝以来的制度,分为十二等,即所谓"勋官十二转(勋级十二转)".然而其在宋代纯为虚衔,几乎毫无实际意义与价值. 唐.宋之时的勋官最初源自 ...
-
宋代职官制度基础知识(八):功臣号
宋代的功臣号,是以各种两字一组的美名美称,后缀"功臣"二字,组合而成的.如北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四月时,宰相曾公亮为"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亮节翊戴功臣",枢 ...
-
宋代职官制度基础知识(九):闲散官(分司官、添差官)
本篇标题所称的"闲散官",并非指宋代所有基本无职守或完全无职守的职务(差遣或职事官),而是指其中的一大部分,即常用于安置各色人员的一些特殊的差遣或职事官. 分司官 所谓" ...
-
宋代职官制度基础知识(十):闲散官(散官)
本篇标题中"闲散官"所指同上篇宋代职官制度基础知识(九):闲散官(分司官.添差官) 散官(散秩) 这里的"散官"指的并非是文武散官[1],而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存 ...
-
宋代职官制度基础知识(十二):如何分辨“阶官”与“职务”
我们知道,宋代官员最主要.最核心的三种官职,是"阶官(级别)"(具体为"本官/寄禄官")."职务"(具体为"差遣+职事官" ...
-
宋代职官制度(七):京城内一些机构及一些虚衔
今天学习的是京城的一些机构,及节度使等一些虚衔.不是很重要. 1.殿前司 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侯.主管殿前司公事. 主管皇帝的各扈从队及禁军名册,统领.训练.保卫.戍守.升补.赏罚. 禁军有骑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