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职官制度基础知识(五):文·武散官(文·武散阶)
相关推荐
-
古代“纪检委”如何工作?如何随权演变?
监察制度,自古有之,而且由来已久.只不过,多数时候,古之"纪检委"只能逞口舌之利,看似天下之事,无不可说.说则忠,不说则是非臣之道.甚至,制度也在名誉上给予"纪检委&qu ...
-
高賓(卷37)
賓,渤海蓚人也,其先因官北邊,遂没於遼左.祖暠,以魏太和初自遼東歸魏,官至安定郡守,衛尉卿.父季安,撫軍將軍,兖州刺史. 賓少聰潁,有文武幹用.仕東魏,歷官至龍驤將軍,諫議大夫,立義都督.同列有忌其能 ...
-
上百字的结衔?北宋的官名为何如此奇葩?这正是皇帝的高明之处
"结衔"这个词实际上是指官员全部官职的罗列,这个东西实际上是从北宋时期开始的,北宋之前的官员职位都相当简单. 比如我们熟悉的"江州司马"白居易,他做官做到翰林院 ...
-
宋代职官制度基础知识(四):爵
宋代爵制,虽然在制度上有九等.十等.十二等之类的文献记载,但其中有些实则只用于追封已故的宗室,譬如"(郡)侯":有些只用于降封因政治斗争而遭贬斥的宗室,譬如"县公&quo ...
-
宋代职官制度基础知识(六):检校官、试衔
检校官 唐代在安史之乱后形成了一套"检校官"(或称"朝衔")制度,即于各种中央职事官前冠"检校"二字[1],如检校三师.三公.仆射.尚书.卿 ...
-
宋代职官制度基础知识(七):勋官
宋代的"勋官"沿袭了唐太宗朝以来的制度,分为十二等,即所谓"勋官十二转(勋级十二转)".然而其在宋代纯为虚衔,几乎毫无实际意义与价值. 唐.宋之时的勋官最初源自 ...
-
宋代职官制度基础知识(八):功臣号
宋代的功臣号,是以各种两字一组的美名美称,后缀"功臣"二字,组合而成的.如北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四月时,宰相曾公亮为"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亮节翊戴功臣",枢 ...
-
宋代职官制度基础知识(九):闲散官(分司官、添差官)
本篇标题所称的"闲散官",并非指宋代所有基本无职守或完全无职守的职务(差遣或职事官),而是指其中的一大部分,即常用于安置各色人员的一些特殊的差遣或职事官. 分司官 所谓" ...
-
宋代职官制度基础知识(十):闲散官(散官)
本篇标题中"闲散官"所指同上篇宋代职官制度基础知识(九):闲散官(分司官.添差官) 散官(散秩) 这里的"散官"指的并非是文武散官[1],而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存 ...
-
宋代职官制度基础知识(十二):如何分辨“阶官”与“职务”
我们知道,宋代官员最主要.最核心的三种官职,是"阶官(级别)"(具体为"本官/寄禄官")."职务"(具体为"差遣+职事官" ...
-
宋代职官制度基础知识(一):级别
考虑了一下,最终决定将宋代职官体系下的诸多官衔[1]分成四个大类(级别.职务.有一定实际价值的头衔.基本没啥实际价值的头衔)来加以说明,这样也许就更容易帮助读者们来理解了. 注1:本系列将略去内侍(宦 ...
-
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一)先秦时期:世官制 (1)内容: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影响: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 (二)秦朝和汉初时期 1.军功爵制 (1)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