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互鑒: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展(五)
相关推荐
-
龚鹏程重写中国文学史答记者问
龚鹏程重写中国文学史答记者问 1. 从1988年学界提出"重写文学史"至今,26年过去了,有没有产生令人满意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如果有,是什么?如果没有,怎么解释? 龚鹏程:我更早在 ...
-
请把你最好的藏书与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家里的书,是从大学时开始一直积攒到现在的,现在平均每月还是会购买1000元左右的书,文中图片为家中部分藏书. 家里的藏书,主要有历史和古籍类.哲学类.商业类.语言文字研究类.文学类.心理学类等.以下主 ...
-
从不懂外语到翻译180余部外国小说,这位牛人是如何做到的?
在我国翻译史上,曾经有位翻译家,他只懂一门语言,就是中文,但他却翻译了180余部西洋小说.他就是林纾,被人誉为"译界之王". 一.阴差阳错成了翻译 林纾是福建人,家境贫寒,虽然要为 ...
-
中国网文让法国人也上头,穿透力来自哪儿?
文 | 小亢 你平时爱看的国内网络小说,连法国人也"上头",甚至还每天催更.自带翻译小组.花钱付费阅读 ,是否让你始料未及? 法语翻译社区Chireads就聚集了这么一批爱看中国 ...
-
经典重温 | 《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
书名: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 作者: [英]伊懋可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The Retreat of the Elephants: 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
-
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新书:丸尾常喜《明暗之间:鲁迅传》序言、精彩书摘、后记
生于日本九州熊本县,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曾在大阪市立大学师从鲁迅的及门弟子增田涉攻读中国文学专业硕士课程.历任北海道大学助教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与文学部教授.大东文化大学教授.东洋文库研究员等 ...
-
常识积累 | 中国文学史上的60个“第一”
常识积累 | 中国文学史上的60个“第一”
-
每日荐书20210318
每天推荐一本属于今天的书 <北京法源寺>:台湾学者李敖作为"政治犯"被关押期间所创作的历史小说.以北京法源寺为故事背景,描述了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前后,康有为.梁启超. ...
-
文明互鑒: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展(一)
获悉2020年上海图书馆馆藏精品文献大展的信息已是在展览的最后两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赶紧抽时间去观展.今年的主题展"文明互鉴: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藏珍稀文献展"在上海图书馆第一 ...
-
文明互鑒: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展(二)
[連載] 文明互鑒: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展(一) 第二部分是以欧洲对中国的认识过程作为时间脉络展开的,即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可以看到从大众角度形成的普遍认识. 早在公元前4世纪,希腊的文献上已 ...
-
文明互鑒: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展(三)
[連載] 文明互鑒: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展(一) 文明互鑒: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展(二) 第三部分是介绍欧洲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尤其侧重于汉学的研究. 首先进入眼帘的是羊皮裱装的<利玛窦中国札记& ...
-
文明互鑒: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展(四)
[連載] 文明互鑒: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展(一) 文明互鑒: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展(二) 文明互鑒: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展(三) 第四部分"中学西传"顾名思义就是回溯中国的思想.文 ...
-
文明互鑒: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展(六)
[連載] 文明互鑒: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展(一) 文明互鑒: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展(二) 文明互鑒: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展(三) 文明互鑒: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展(四) 文明互鑒: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 ...
-
上图百种珍稀文献织起文明互鉴历史脉络
四大名著中,哪本最早传入西方?16世纪之前,西方文明眼中的中国文明是怎样的? 上海图书馆"文明互鉴: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藏珍稀文献展"虽然已于日前闭幕,但引出的话题仍被学界广泛讨 ...
-
徐家汇藏书楼修缮后首展,解读“历史的底稿”
说起报纸,那是以前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报刊杂志这些纸质媒体,是社会发展的见证者,也曾经是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方式变了,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但纸媒依然是一部分人的热 ...
-
张祖仁今天向省军事博物馆捐献一批珍稀文献资料和实物,
乌山山人 战场上缴获的日军饭盒,抗战福州老地图,抗越地图,半个世纪中国军事画册,描写中国各个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日寇,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尤其珍贵,可谓中国军史上的珍品以及书刊,地图老照片等,今天受到 ...
-
辽宁图书馆"唐宋八大家古籍文献展"展出哪些宝贝?
辽宁图书馆的大展"文道:唐宋八大家古籍文献展"已于3月2日结束,来看看都展出哪些珍贵古籍."唐宋八大家"称号的出现,表达了一种基本一致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倾向.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