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八年,奄奄一息的刘伯温临终前对儿子说:“刘家9代之后将出一武将”,到了明弘治年间,果然成为现实
相关推荐
-
刘伯温临终告诉儿子:刘家9代后将出一个奇才,百年后果然应验
刘知几有诗言:"妙算申帷幄,神谋及庙庭."世有奇才,以神机妙算,出名于世,在庙堂则出谋安邦,在战场则定计平戈.奇才虽有大智慧,却知世间万物,兴衰有度,唯有顺势而为之. 纵观中国数千 ...
-
朱元璋为何不再让李善长当中书省丞相?
朱元璋率军渡江后,尤其是攻占金陵后,很多儒士相继归附,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刘伯温.宋濂.朱升等人,但李善长始终是朱元璋管理团队中地位最高的文臣, 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称 ...
-
攻下太平路后,陈友谅大军直逼应天府,且看朱元璋如何逆风翻盘
骁勇善战的赵普胜因疑见戮后,陈友谅便图谋夺回池州.朱元璋察觉后,派常遇春赴池州与徐达共同防御,并指示他们留五千人守城,派一万人在九华山下设伏,待陈友谅兵临城下,城上扬旗鸣鼓,伏兵出击,断其后路,然后城 ...
-
贫农朱元璋能当上大明皇帝,靠的就是这些
他是个放牛娃,开创了近300年的大明王朝,上无先例.他没有什么文化,完全靠他的聪明才智,从不名一文的乞丐,僧人,摇身一变成了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人生的成功,值得每一个有梦想的人研究,品味. 朱元璋, ...
-
刘伯温临死前称:刘家9代后必出奇才,百余年后预言成真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这首描述诸葛亮的诗,用简单二十个字就概括出了诸葛亮的经历与遗憾.诸葛亮就是刘备的智囊,每当说到神机妙算时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 ...
-
明史刘伯温传译文节选:刘伯温被朱元璋请到应天,建议先打陈友谅
明史刘伯温传译文节选:刘伯温被朱元璋请到应天,建议先打陈友谅
-
神机妙算刘伯温,他是如何一站封神的?
刘基的历史功绩在于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勇敢地承担起统一中国的任务.他的功绩是多方面的. 朱元璋曾三次派人请刘基出山.刘基出山后,初次见朱元璋时,曾陈事务"十八策&quo ...
-
刘伯温临终前不准子孙学帝王之术,他的后代过得如何?
刘基,字伯温,是中国历史上继诸葛亮之后又一个神机妙算的传奇人物,民间一直有句关于刘伯温的谚语:"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 刘伯温 在跟随朱 ...
-
刘伯温临终前送朱元璋一筐鱼,17年后朱元璋才领悟,却悔之晚矣
公元1392年,作为大明帝国的建立者,64岁的朱元璋在这一年却遭受了重大的打击,皇太子朱标突然因病去世,而他身上的皇位继承人身份一下子就空了出来,这一切都打乱了朱元璋在他身后为大明帝国基业所布下的一系 ...
-
刘伯温临终前,送了筐鱼给朱元璋,直到17年后才悟出其中深意
在古代,每一个王朝在刚建立时,都会大量封赏有功臣子.但这样会带来一个问题,古代讲究的是皇权独尊,给臣子们太多封赏,势必会影响皇权.这个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当属清朝,所封的爵位大部分不是终身的,一个爵位传承 ...
-
爷爷打工消失八年,奶奶临终前,孙儿在棺材中发现消失真相
故事发生在多年前---. 这天,天上飘着鹅毛般的大雪,黄山村口,一个背影弯曲的老人,杵着拐杖,站在村口,眼睛不时的打望着远方,嘴里不断默念着:"德贵,你啥时候才会回来". 老人叫淑 ...
-
刘伯温临终前,告诫子孙不得学习帝王之术,他的后代遵守了吗
在我国历史上,出过不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会看风水,能读命数的能人,刘伯温就是其中之一.可是,这样能干的一个人,一直到死才发现,所有的才学与能力都不及帝王的心思难测.但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他不但死得 ...
-
北大才子、华为总裁助理,41岁临终前给儿子留下6个字,引人深思
他是大人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履历光鲜亮丽-- 1994年考上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 1999年-2001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工程硕士, 2004年10月取得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计算 ...
-
皇帝将此人关进大牢数年,临终前告诉儿子,将此人放出,委以重任
江山无限好,在我国历史的长河里,有过无数的尸骨山,在古代社会,想要谋得一席之位,只能以武力解决问题,所有战争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每一次更新换代都是用血肉筑成的. 普天之下权力最大的非皇帝莫属,他是一 ...
-
李白最“悲”的一首诗:临终前的绝笔诗,至今无人能写出第二首
刷新翻看我关注搜索出行政策李白最"悲"的一首诗:临终前的绝笔诗,至今无人能写出第二首 大老李的旅行关注昨天14:43 很多人认为大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称赞的王朝,军队开疆扩土无人能 ...